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 近日,湛江市質監局啟動了水質改良劑標準提升工程,并舉辦了首期水質改良劑企業標準編寫及備案知識講座,全市50多家大、中型水質改良劑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參加了培訓,講座受到廣泛好評。
湛江是廣東省乃至全國的海洋經濟大市,水海產養殖是湛江市海洋經濟的亮點和重中之重,水海產養殖總值占全市GDP的8.5%左右,僅對蝦交易就占全國交易量的30%。
水海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催生和帶動了與之密切相關的水質改良劑產業的快速發展。截止今年7月底,僅湛江市就有水質改良劑企業157家。在市質監局備案的水質改良劑系列產品的企業標準約300個,其中微生物類、化學制劑類和營養素類達20多種,約占備案總數的80%以上。
水質改良劑系列產品的執行標準和質量對水產養殖行業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水質改良劑目前既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該市水質改良劑生產企業制定的企業標準良莠不齊,檢測方法不規范,產品質量差異較大,導致發展不平衡,部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甚至被市場淘汰,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
為了提高企業標準化意識,引導企業提升產品標準制修訂的質量和水平,湛江市質監局經過充分調研和精心策劃,于近期啟動了水質改良劑標準提升工程,并舉辦了首期水質改良劑企業標準編寫及備案知識講座,邀請廣東海洋大學水產行業專家、教授和市標準與編碼所工程技術人員重點講解和宣貫企業標準備案相關法律法規、制修訂企業標準指標和試驗方法、標準編寫規則要求等知識。講座以現行相關國家標準GB 11607《漁業水質標準》和行業標準NY 1500《農藥最大殘留量》系列標準為例,明確水質改良劑企業標準的底線,深入淺出地講解制修訂企業標準應注意的問題等等。
(湛江市質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