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列“廣東造”動車組明年5月出廠,中航通飛蛟龍600、領航150樣機亮相今秋航展
廣東制造升級 “海陸空”新格局初顯
江門南車基地,CRH6模型車。 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在中航工業通飛珠海航空產業基地內正在裝配的飛機。 南方日報記者 丁玎 攝
● 江門廣東軌道交
通產業園
● 江門臺山清潔能
源(核電)裝備產業園
● 中山明陽風電產業大型發電機組及關鍵部件產業化基地
● 廣州和諧大功率機車檢修基地
● 新科宇航廣州飛機維修基地
&nb
在廣東大項目的版圖上,江門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珠海中航通用飛機制造基地、中山明陽風電產業大型發電機組及關鍵部件產業化基地……一個個先進制造業的大項目正在推進當中,“廣東造”最新型動車明年5月在江門出廠,珠海中航通用基地生產的蛟龍600機頭物理樣機和領航150實驗樣機,將在今年11月的航展中首次亮相。
重大產業項目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作用開始凸顯。“珠江水,廣東糧,嶺南衣”為代表的“廣東制造”的面孔正在改變,“廣東造”汽車、飛機、船舶、軌道機車、核電設備、風電裝備陸續亮相,初步形成裝備制造“海陸空”新格局。
●南方日報記者 彭國華 鐘嘯 楊興樂 崔汝枝 廣州、江門、珠海報道
王一鳴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 院常務副院長
馮 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
經濟研究部部長
劉立峰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
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
陳鴻宇 廣東省政府參事、省委黨
校原副校長
向曉梅 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
所長
江門南車基地:
每個細節都有
很高技術含量
記者專家親歷動車生產流程,明年5月實現廣東動車廣東造
新會名城,梁啟超故里。
當記者和專家采訪組走進江門南車基地,看到的是一個恢弘的大制造場景——上千畝的軌道交通車輛修造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設,最快明年5月首列“廣東造”CRH6型動車組便會從該基地下線。該款動車是目前國內最新型的“和諧號”動車組。
“一座非常現代化的基地”
“和上次來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走在平坦的廠區大道上,曾經多次造訪的記者和專家們幾乎認不出來了,與一年前啟動時的一馬平川相比,眼前一座座現代化廠房已撥地而起,按機車的生產流程錯落有致地布局。
基地土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動車組的生產流程也已勾勒出來。記者和專家們走進生產車間,模擬“親歷”一下國內最新型和諧號機車的生產流程。
“這里是車體生產廠房,動車車架等六大部件都將在這里生產出來。”一名工作人員頂著機械吊裝的轟鳴介紹。整個廠房生產流程格外緊湊,每一個細節中都有著很高的技術含量。
來自德國Fooke公司的項目經理Joerg Ista正站在數控雙工位五軸加工中心前進行調試。他向記者比劃著說,這種高精密機械在俄羅斯的軍機制造上也有使用。“這是一座非常現代化的基地,我想它的未來一定很棒!”這個不茍言笑的工程師,對正在建設的廣東南車修造基地給出了很高評價。
隨后,記者和專家們順著生產流程走出部件車間,進入涂裝廠房,“機車”將在這里進行抗風、抗壓等各種表面處理。
緊接著,各種部件就開始進入總裝廠房完成裝配。“目前這里正在進行工作臺位的安裝,全車間共有4個位置,每個位置都有4個駕車機可將車廂架起進行裝配。”工作人員踏了踏腳下的地面,“我們腳下的這種材料叫環氧樹脂,共有3毫米厚,今后這個車間的牽引車輛將采用氣墊車,負載地面上漂浮前進,以保證這些高精密儀器的減震運輸。”這些技術細節無不令人慨嘆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產環節的細密。
進入靜調廠房“巨無霸”車間,令人感受到先進制造業的大氣勢,這座長450米,寬27米,高(屋架下弦)8.5米的廠房是目前國內最長的靜態調試廠房,建筑面積達到12150平方米,最多可提供6個列位共24節車廂經行調試,恰好為將要投產的6至8節編組的CRH6型車量身定做。
在完成了整個靜態調試之后,車輛就要進入旁邊長達1.8公里的動調線上進行動態調試,整條調試線已經鋪設完畢,一直綿延到車間盡頭。
明年5月形成批量產能
一輛模型車頓時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就是即將下線的CRH6型車嗎?”
“不,這只是調試模型。”工作人員微笑著搖了搖頭,“不過就快啦,明年5月,我們這個基地就將形成完整的、批量生產能力!”
“到那時,整個廣東的裝備制造業也將伴隨著基地的發展邁入一個新臺階,一批批成熟的本土供應商都將逐步培養出來,到時候將會真正實現廣東動車廣東造!”廣東南車軌道交通車輛有限公司技術專家汪之平對此充滿了信心。
南車修造基地工程總投資約29.8億元,一期建設規模為年產城際動車組200輛,最終將形成年產700輛的生產規模。
王一鳴點評說,作為整車項目,南車項目將吸引大量與軌道交通車輛修造配套的新型鋁合金型材、微電子設備、高精度電氣控制設備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集聚周邊發展,形成上千億元的產業規模,“榕樹效應”將大大提升廣東產業層次。
■聲音
以前美國有學者提出“第五沖擊波”理論,認為航空是繼公路、鐵路、海運、天然運河之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五大沖擊波”。未來隨著低空領域的放開,私人飛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廣東飛機制造業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要抓住低空試點的機會,大力發展航空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省委書記 汪洋
與鐵道部、中國南車集團共同建設廣東城際軌道交通車輛修造基地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省貫徹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著力打造世界級重大成套和技術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重大舉措,對我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省委副書記
省長 朱小丹
航空產業是珠海的新興產業,做大航空產業是珠海的大事。要進一步理順航空產業管理運營的體制機制,研究出臺市委、市政府支持航空產業發展和機場運營的若干意見,大力培育發展航空產業。
——省委常委
珠海市委書記 李嘉
珠海航空產業園:
航空產業龍頭
制造服務齊飛
兩大樣機將亮相,低空開放試點更吸引私人飛機及相關服務入駐
如果說軌道交通是“地上跑的”產業的典型代表,那么航空產業則是“天上飛的”產業的一個縮影。在一個個重點項目布局中,廣東制造正“上天入地”。
離開江門南車基地后,記者與專家一行又趕赴珠海,直奔航空產業園。
硬件齊備開始軟件提升
此時此刻,金灣區三灶島上的航空產業園建設也正如火如荼。走進產業園,中航通飛總裝基地的部裝廠房、復合材料廠房以及灣仔總部基地的臨時辦公樓正在全力建設中。“現在的各種硬件越來越好,我們也開始做一些軟件上的提升,比方說人才引入、技術提升等,我們會不斷為大家帶來驚喜。”有關負責人指著身邊進進出出的技術人員介紹。
該基地生產的蛟龍600機頭物理樣機和領航150實驗樣機,將在今年11月的航展中首次亮相。而到年底,我們身后的各個建筑也都將竣工并交付使用。
“大河有水小河滿,有了中航通飛這個大項目,其他各類航空項目都在不停地集聚過來。”航空產業園黨委書記吳軾介紹,截至目前,航空產業園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95億元,竣工項目10個。而今年計劃投資2.9億元,擬實施的項目共有9個,目前竣工2個。
航空服務站或月內動工
與熱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不同,西銳航空有限公司的VIP室里充滿了商務氣息。這家專門為私人飛機用戶提供銷售、航行、托管、維修等一系列服務的“固定基地運營商”,算是國內首家私人飛機4S店。
該公司市場部陳經理帶著采訪組在展示廳里轉了一圈,“秀”著公司可以代為托管的各類私人飛機,不經意地“透露”道,“西銳航空公司今年3月正式營業,已售出17架飛機,總值近億元,客戶中有近1/3來自廣東。”
憑借著珠三角低空開放試點的有利條件,珠海航空產業的大發展其實才剛剛開始。“早在今年6月下旬,國家空管委就決定劃設珠海三灶機場——陽江機場——羅定機場的低空轉場訓練飛行航線。這可不簡單啊,標志著我們珠海的低空空域管理工作有了重大進展。”吳軾向專家們興奮地介紹,“接下來我們將加快推進珠海通用機場的規劃建設,全面啟動珠海通用飛機臨時起降點。”
與此同時,規劃已久的珠海航空服務站已取得突破。待國家空管委審批通過后,服務站預計最快本月內可動工,10月31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吳軾表示,未來要發揮航空產業的龍頭帶動效應,利用金灣區電子、機械和新材料領域的產業基礎,聚集一批航空配套制造項目,逐步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從而將航空產業園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國際一流的通用航空制造和服務基地。
三大軌道基地
搶占產業“制高點”
■產業新版圖
除了江門,數百公里外的廣州南車番禺基地也開始初顯崢嶸。2011年7月,伴隨著首列地鐵的隆隆下線,“廣東地鐵廣東造”的夢想開始變成了現實。而在花都“和諧號”檢修基地,新造區廠房已經全面建設完成,一個承擔華南地區和諧型大功率機車檢修任務的基地初現雛形。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徐宗祥表示,南車在廣東正在推進三大基地。江門基地主要生產城際軌道交通的動車組,花都基地將以制造和檢修大鐵路、干線鐵路運輸的電力機車為主,番禺基地將以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的總裝、維護作為主要業務。“三大基地”分工明確,搶占廣東軌道交通產業鏈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