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桃子生產地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浙江、江蘇、安徽等地。近幾年,各種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揚以及勞動力、運輸成本增加,黃桃加工的成本上升壓力很大。特別是今年以來,由于國際市場變化,中國桃子罐頭被爆檢出“多菌靈”,中國桃子罐頭出口面臨嚴重挑戰。尤其是美國,對多菌靈的殘留限量控制為0.01ppm,比其他發達國家的要求限量要嚴格得多。對此,檢驗檢疫部門和相關企業審時度勢,從自身找原因,從加工原料、生產過程和成品入手,加強質量控制,加強農藥殘留檢測,特別是加強多菌靈項目檢測,確保產品質量符合進口國要求,以更加積極謹慎的態度安排好桃子罐頭的生產和出口。
江蘇罐頭食品如何走出低迷
■陸曉玲 高 穎 周 荃
金秋時節,黃桃飄香。江蘇特色農產品黃桃罐頭也進入了豐產期。
罐頭是江蘇典型的出口產品,產品結構主要以水果、果醬和蔬菜罐頭為主。主要出口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俄羅斯、泰國、中東、南美、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2011年初發布并逐步實施的《美國實施現代化食品法案》,對江蘇出口罐頭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該法案不僅要求對中國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加大進口食品檢查力度,而且中國企業還要為國外昂貴的檢查接待費用買單。美國對開發的新品種食品,要做相關的測試數據等,還要接受FDA的檢查,需要不少費用,如果出口量小的品種和開發的新品種,往往支出大于收入。這就變相限制了中國出口食品的新產品、新市場的開發,特別是某些承受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
此外,由于我國外貿出口在國際市場特定的地位,使我國成為遭受反傾銷和反補貼和制裁最多的國家。例如,中國的蘑菇罐頭長達十多年遭遇美國反傾銷。澳大利亞、歐盟、新西蘭也都對中國出口蘑菇罐頭、柑橘罐頭、桃罐頭征收反傾銷稅。據有關報道,去年美國有關組織致函美國商務部,聲稱考慮食品隱患,建議政府從中國減少采購水果罐頭。
受以上因素影響,再加上全球經濟不景氣、歐債危機及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2012年上半年,江蘇出口罐頭成本上升,訂單有所減少,導致出口數量下降幅度較大。今年1~6月,江蘇檢驗檢疫局共出口水果、果醬罐頭995批、33311.41噸、3643.46萬美元。同比批次下降22%、數量下降33%、金額下降24%。
罐頭食品雖然是江蘇地區的特色出口產品,但從企業本身的特點以及產品特點來看,目前存在著發展的瓶頸。截至目前,江蘇地區有出口罐頭企業27家,出口罐頭食品重量和金額分別占食品類總量的11%和7%。據江蘇局食監處人員介紹,江蘇大多數企業僅為OEM加工形式,靠價格爭奪訂單,競價低價出口,導致大部分罐頭加工出口企業長年處于微利經營狀態,難以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食品加工分工越來越細,出口罐頭企業僅僅是罐頭生產的最后調制、罐裝殺菌,其部分原料其實是半成品,是其他企業的成品,甚至前道還有生產企業。作為加工鏈的重要一段是由非出口備案廠生產,其生產狀況是否符合出口衛生要求、生產過程中所添加輔料、添加劑是否符合進口國要求,這些原料或原料的生產廠很少為人知道,這就為檢驗檢疫部門實施檢驗帶來困難。
從產品來說,江蘇地區的出口罐頭產品大部分是粗加工產品,且大包裝、檔次低、品質低、價格低、附加值低,無法占領國際高端市場。數量偏多的低檔次水果類罐頭出口國主要是中東和東南亞地區,而對歐、日、美出口的優質水果罐頭,數量偏少。
浙江臺州桃罐頭出口打響世界品牌
■杜秀土
浙江臺州的桃罐頭出口雖不如橘子罐頭聞名遐邇,但近年來通過檢企雙方的共同努力、精心培育,出口市場不斷拓展,出口量逐年增加,2011年出口量達到8000噸。臺州桃子罐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日美市場贏得一席之地,已成為臺州出口水果罐頭的一個重要品種。
臺州沒有桃原料基地,罐頭加工所需的原料都從外地采購。中國的桃原料主產區有安徽的碭山、山東的臨沂、河北的保定、大連的瓦房店等。為了保證所采購的原料質量,在桃子的生長季節或是桃子采摘前,臺州罐頭加工企業派出技術、采購人員,走訪當地農業科研部門,查看田間地頭,調查了解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情況,氣候對桃子的生長影響等,掌握第一手資料。與此同時,積極宣傳農業投入品的規范使用,提供國外的風險預警信息等。如今年初,美國在巴西進口橙汁中檢出了多菌靈,加強了對食品中多菌靈的檢測,中國出口美國的多批次食品也由于檢出多菌靈而被拒入境。在美國,因多菌靈對人體有可能致癌的影響而不允許使用,限量控制為0.01ppm。在中國多菌靈作為一種高效、低毒、廣譜的殺菌劑而廣泛使用。根據這一情況,檢驗檢疫部門及時提醒企業加強對多菌靈殘留的控制,強調從源頭抓起,從原料種植抓起,合理使用農藥,加強原料農殘檢測,這樣加強了源頭管理,保證了原料質量,從而也為出口桃罐頭的質量安全提供了保證。
“做好每一罐”,這是臺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的質量方針。如何做好每一罐,臺州一罐以實際行動做了很好的解析。在臺州的食品企業,臺州一罐第一家導入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第一家實施HACCP食品安全保證體系,這些都為保證出口罐頭的質量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僅如此,臺州一罐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下了一番功夫。比如白桃罐頭的桃肉硬度一直是令罐頭加工企業頭痛的事情,通過無數次的試驗,終于取得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好原料的成熟度,掌握好預煮以及殺菌的溫度和時間,加快工藝流程,縮短加工時間,使制得的桃罐頭軟硬適度,口感良好,贏得了挑剔的日本客戶青睞。
沒有創新,就不會發展,罐頭食品也是如此。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臺州出口罐頭企業相繼推出了不同原料的黃桃、白桃罐頭,不同包裝材料的馬口鐵、塑料杯、玻璃瓶桃罐頭,不同配料的糖水、果汁桃罐頭,不同規格的350克、227克、425克、850克和3000克桃罐頭,琳瑯滿目,吸引了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客戶。
“我是日本一家公司的,經朋友介紹慕名而來。”一位來自日本的客戶對臺州一罐的黃總如是說。臺州不是桃罐頭的主產區,經過多年的悉心經營,臺州桃罐頭也在世界各地打響了品牌。
山東黃桃罐頭出口逆勢增長
■胡 剛 王建國 于長偉 徐久飛 段元斐
黃桃罐頭是我國主要出口罐頭產品之一,山東作為黃桃罐頭食品的主產區,主要出口日本、歐盟、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黃桃罐頭主要采用金童5號、金童9號、豐連黃、83號桃等作為生產加工原料。近兩年,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等不利因素影響,山東黃桃罐頭出口仍保持相對穩定,且今年的出口形勢有了較大好轉。2012年上半年,出口黃桃罐頭18687.6噸,金額2297.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5%和27.8%,出現逆勢增長的良好局面。
黃桃罐頭出口面臨的主要困難
原料價格上漲,原有價格優勢喪失。由于國內物價上漲,2011年國內黃桃收購每千克平均價格2.30元,比2010年收購均價每千克1.50元高出0.80元。而南非、智利、阿根廷、希臘等國家進口黃桃原料到廠價比中國便宜,我國黃桃原料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優勢下降。同時,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同比上漲,工廠利潤空間壓縮。此外,糧食作物種植有政府補貼,導致農民種植水果積極性下降,黃桃種植基地面積萎縮,原料收購面臨困難。
技術性貿易措施升級,出口門檻不斷提高。美、日等高端市場對低酸食品采取了嚴格的監管措施,導致我國被通報數量劇增。8月2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包裝低酸食品預防肉毒桿菌食物中毒的有關新要求,抬高了我國罐頭輸日本市場的門檻。今年1~6月份,我國輸美罐頭食品因未進行低酸或酸化食品注冊、加工工藝未備案等原因,被預警通報達35批次,通報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5%。
品牌意識淡薄,對國外市場的依賴性大。目前,國內不乏一些加工能力上萬噸、出口量極大的罐頭生產加工企業,但其卻無自己的品牌,只能貼牌出口。國外競爭對手通過品牌與價格制約我國生產企業。而產品趨同和同業競爭使國內企業頻繁使用降價策略,導致罐頭出口利潤進一步減少,企業抵御風險能力缺失。
黃桃罐頭出口良性發展
針對以上情況,要應對黃桃罐頭生產出口過程中存在的諸多不利因素,提高罐頭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山東檢驗檢疫局聯手地方政府,引導企業做好發展方式轉變,取得了良好效果。
1.積極推進區域化管理,確保原料質量安全
為切實提高出口黃桃罐頭質量安全水平,真正改變單一農戶在黃桃種植過程中用藥不統一、品目繁多、農殘難以控制的現實問題,山東檢驗檢疫局積極指導地方政府建立黃桃區域化管理質量安全示范區,由地方政府牽頭,對出口果園進行合理規劃,檢驗檢疫部門加強技術指導和出口把關監管,對黃桃產區實施統一管理、統一防治。該模式的實施,充分發揮了檢、政、企、農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了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了農民種植、管理的積極性和科學性,有效解決了企業自建果園成本高、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從源頭解決了黃桃病蟲害與農藥殘留問題,促進了黃桃產業良性發展。
2.實行全過程監管,有效規避質量風險
針對國際市場對食品添加劑使用越來越嚴格的形勢,山東檢驗檢疫局積極開展轄區內出口罐頭企業的原輔料和食品添加劑專項檢查,幫助企業規范原輔料、食品添加劑合格供方評定制度、原輔料添加劑進廠驗收制度、產品溯源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加工過程實施全程監管和核銷制度,規范罐頭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對產品從原輔料進廠驗收、生產加工過程、成品包裝儲運、企業自檢自控的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監管,確保了產品質量。
3.研發黃桃罐頭新工藝,提升企業產品競爭力
為了充分發揮本地產品資源優勢,增強出口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山東檢驗檢疫局積極引導企業開發新產品,科學調整黃桃罐頭的加工工藝流程,減少生產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明顯提高黃桃罐頭的口感風味,以質量優勢增加競爭優勢,取得了顯著效果。
4.利用檢驗檢疫信息優勢,加強對企業培訓
積極開展對輸美水果罐頭食品專項風險分析,并開展輸美罐頭食品企業專項培訓,統一酸化食品的判定標準;提醒各輸美水果罐頭食品生產企業,向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提交酸化食品注冊申請,在得到FDA回復確認產品不屬于酸化食品后,在每批輸美罐頭食品通關時,隨附FDA的確認函,確保此類產品順利通關。
檢驗檢疫幫促行業發展
江蘇檢驗檢疫局針對罐頭產業的發展,注重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努力推動該產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健康發展,煥發生機。
2011年6月,徐州豐縣有3家出口罐頭生產企業聯合地方政府建設示范區,有力推動了果品種植和加工業的外向型發展,出口果品示范區的示范效應和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極大地提高了企業源頭控制的積極性,并在客戶中贏得了積極肯定的評價。各分支局以此為契機推動企業加強基地建設,打造“種植、加工”一體化現代農產品加工模式,真正做到源頭控制,“百分百”安全。
黃桃罐頭一直是江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但江蘇地區的大部分黃桃原料來自安徽碭山。今年以來,該局積極與安徽局溝通接洽,通過對安徽碭山黃桃產地農資商店和基地進行調查,掌握第一手病蟲害信息和農藥使用信息,并與安徽局相關業務部門進行信息溝通和比對。與安徽局實驗室通過信息共享,及時將黃桃、梨等產品農殘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情況進行相互通報,確保了黃桃罐頭符合出口國的檢驗標準。
在日常監管中,重點核查出口罐頭食品企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否經檢驗檢疫機構備案,使用的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濃度等是否與備案內容一致,防止企業擅自使用未經備案的食品添加劑。
在標簽管理上,由于在檢驗、監管中發現部分企業的定牌標簽標注內容與實際有出入,特別是缺少部分添加劑信息,該局一方面要求企業品管部門和貿易部加強交流溝通,對客戶提供標簽必須批批審核;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在使用新標簽時必須備案外文標簽及翻譯件。
企業從原料入手,提高產品質量、技術、品種、安全、營養、包裝水平和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創建自主品牌,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檢驗檢疫部門鼓勵企業按照國際標準或進口國標準進行認證,提升產品質量標準,實現產品逐步與國際接軌。
檢驗檢疫部門根據罐頭類產品進口國的產品質量標準,結合水果種植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技術支持,進一步做大并完善出口產品原料基地。利用已有的出口果品示范區的示范效應,協助企業建立水果基地,打造“種植-加工-出口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農產品出口模式,真正做到源頭控制。
提升企業應對國外貿易保護措施的能力。檢驗檢疫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利用各自的技術和信息優勢,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增加應對發達國家農產品貿易壁壘的能力。組織企業參加質量管理和生產技術培訓班,幫助出口企業了解進口國有關技術法規、農殘標準和添加劑標準等法規。《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