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質取勝 構筑安全防線
——廣西水口檢驗檢疫局嚴把國門安全關紀實
本報通訊員 吳敏章 鐘嬌華
水口局聯合有關部門監督銷毀非法入境凍雞翅等物品 鐘嬌華 攝
2012年2月,《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出臺。
水口檢驗檢疫局黨組牢牢把握機遇,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和廣西檢驗檢疫局的要求,制定了貫徹實施《綱要》的方案,迎難而上,以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保障進口食品安全和強化疫病疫情防控三大主線為抓手,正式吹響了以質取勝的新號角。
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
廣西龍州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駐扎在這里的水口局實驗室建設滯后、實驗人員少、實驗室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原有的檢測能力水平明顯較低。為了讓檢驗檢疫事業更好地適應當地外貿經濟的發展,水口局黨組科學規劃、創新機制,緊貼轄區實際,抓住提升一線檢測水平的關鍵,全面加強轄區口岸、邊貿點實驗室建設。
據水口局局長陳業林介紹,該局通過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聯系,爭取廣西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科學落實與推進實驗室建設項目,對綜合實驗室進行改建及重新劃分功能區,并在駐點的3個口岸(邊貿點)建立了現場實驗室,新配備了奧林巴斯全自動體視顯微鏡、萊卡智能顯微分析系統等90多套儀器設備。截至2012年6月,水口局的固定資產總額為1282.63萬元,比水口局掛牌成立時增長921.35%,其中檢測儀器設備增長了5098.02%!現今,作為一個駐扎在貧困地區的基層單位,水口局已能獨立進行80多種有害生物鑒定,并進行二氧化硫及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重金屬鉛、鎘檢測、微生物和酸價等共190多個項目的檢測,全部覆蓋轄區的進出口業務;實驗檢測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邊貿點現場實驗室的建成結束了邊貿點現場檢驗檢疫把關主要靠眼看手摸的歷史,使檢驗檢疫工作較好地適應了邊境貿易快驗快放的特點,也為檢驗檢疫執法把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今年7月,水口局綜合實驗室通過了CNAS“三合一”評審;9月初,通過了廣西局的驗收,達到了國家質檢總局規定的檢驗檢疫常規實驗室能力建設標準。這些都標志著水口局實驗檢測能力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水口局實現業務轉型、更好地服務轄區外向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保障進口食品安全
陳業林介紹說,水口局轄區口岸(邊貿點)貿易方式以邊境小額和邊民互市貿易為主,約占整個貿易批次的90%以上,而動植物源性食品又是“進口主角”,貿易批次占95%以上。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從水口局轄區邊貿進口食品品種更多,進口渠道、出口國疫病疫情也更復雜。食品安全成了水口局抓質量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對食品安全這一熱點難點問題,水口局主動作為,著力現場查驗,技術檢測前移,嚴把邊貿進口食品質量第一關。一是重點購置食品檢測設備,提升口岸食品檢測技術。二是著力口岸現場查驗工作,把好進口食品質量的第一關:把口岸查驗工作分兩組來開展,第一組負責在口岸通道核對貨物的品名、數量、標識等是否與報檢相符,符合要求方允許進入交易貨場進行裝卸;第二組負責在貨物裝卸地方進行開箱查驗,重點對貨物外觀品質進行查驗,發現異常情況的立即送實驗室進行理化檢測,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暫時不予放行;對外觀品質查驗未發現異常的則按查驗比例進行抽樣送實驗室檢測,并在可監控的前提下允許先通關放行。由此有力地杜絕了不合格食品和禁止入境的偶蹄動物和禽鳥類產品流入國內市場,有效地把好入境食品的質量安全和疫病疫情防控關。三是技術檢測前移,調整水口口岸、那花、布局邊民互市點實驗室布局,配備相應的食品快速檢測儀,獨立承擔進境食品的快速檢測工作,綜合實驗室則側重開展理化檢測以及對快速初篩查出問題的樣品進行復檢。這一措施使互市點入境荔枝干、桂圓肉等食品貨物停留時間由原來24個小時縮短到最短1小時,既有效保障了進口食品的質量安全,又為客戶節省了時間,降低了企業成本。據統計,今年1~8月,水口局共檢出4批次、80噸凍蝦存在藥物殘留,15批次、11噸干果類(荔枝干、桂圓肉等)SO2含量超標;共退運45噸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大米;聯合有關部門銷毀非法入境食品3批次、151.5噸。優先檢驗檢疫緝私部門移交的大米、白糖等食品共9批次、253噸。
強化疫病疫情防控
作為國家一類口岸之一的水口口岸,與越南馱隆口岸僅一河之隔,是廣西對外四大公路口岸之一,是進入越南及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陸路通道。近年來,由于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疫病疫情非常復雜,禽流感、口蹄疫、手足口病等疫病疫情常有發生,水口局的疫病疫情防控任重道遠。
面對防控重任,水口局結合口岸工作實際,以圍繞“強化口岸疫情疫病防控,筑牢國門安全防線”的工作主旨,重點落實三大工作措施,全面加強口岸衛生核心能力建設,提升防控能力:一是提升把關服務硬實力:建立起醫學媒介生物監測實驗室,完善了臨時隔離室、建成了衛生檢疫用房、熏蒸庫和入境車輛全自動防疫消毒系統,設立了健康咨詢點,配備了LED屏及霍亂、瘧疾、登革熱、肺結核、甲型H1N1流感等快速檢測試劑;二是完善口岸檢驗檢疫工作體制機制建設,與聯檢單位進行防恐、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演習,提升應急處置綜合實力;三是開展相應的防控技術和常見傳染病快速檢測技術培訓,強化業務和技術管理,提升把關服務軟實力。
2010年春,越南出現了手足口病病例。面對緊迫形勢,水口局迅速應對,并于2010年4月妥善處置了一名越南籍入境手足口病患者。在多方努力下,成功把疫情擋在了國門之外,確保了口岸公共衛生安全。
2011年4月,越南廣義省不斷出現由一種特殊的不明原因的皮膚潰瘍疾病引起的肢體僵硬、呼吸系統問題、流產病例。水口局進一步完善“三個聯合”工作機制,在迅速完善與水口邊防檢查站、水口海關和龍州縣衛生局等部門以及越南馱隆檢驗檢疫部門的聯防聯控機制的同時,在口岸一線向越南邊民了解情況、擬定專員及時收集疫情信息,迅速跟蹤掌握疫情動態,并重點加強了對出入境人員醫學排查和體溫監測以及對入境貨物、旅客攜帶物的檢疫查驗、衛生監督和衛生處理工作。在多方努力下,水口局牢牢地把疫情擋在了國門之外。
今年以來,水口局以開展質量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專項活動為抓手,對出入境人員和交通員工開展廣泛的防病宣傳教育,提高防病意識,開展醫學媒介監測、進一步強化重要呼吸道傳染病、蚊媒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的口岸查驗,嚴格醫學排查等方面,認真排查和整治安全隱患,確保口岸衛生安全。據了解,今年1~8月,水口局共截獲45批、1716千克鮮水果、生豬肉等旅客攜帶物;查獲12批、13噸活雞、濕牛皮等禁止入境動物及其產品,5批、16株盆栽,6批、101噸醫療廢物(廢舊手套);共聯合有關部門對3批、21噸的非法入境生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共計接受出入境人員咨詢1300多人次,并對有發熱癥狀的出入境旅客及口岸從業人員進行傳染病快速檢測16人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防控工作成效明顯。
當前,水口局正在深入推進口岸衛生核心能力、窗口標準化建設以及熏蒸庫和新實驗樓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以質取勝,做忠誠的國門衛士。
水口局嚴格現場查驗,查獲入境醫療廢物
陳業林 黃建勇 攝《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