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協作 多位布控
鎮江口岸加強輸入性瘧疾防控
近10年來,以瘧疾為代表的蚊媒傳染病對外勞務人員中日益嚴重,已引起國境衛生檢疫的高度重視。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鎮江分中心在江蘇檢驗檢疫局的領導和指導幫助下,針對輸入性瘧疾疫情變化,積極開展對瘧疾防控模式的創新和實踐,探索建立了五方協作防控工作模式,對輸入性瘧疾實施全方位的防防控,大大提高了口岸輸入性瘧疾防控效果。
江蘇是出國勞務大省,每年有2萬名青壯年遠赴世界各地從事建筑、縫紉、電子、石油開采等工作。近5年去非洲瘧疾高發地區的人數所占比例不斷增加,已占到15%左右。據資料顯示:2009年至2011年江蘇地區三年輸入性瘧疾病例累計近1000余人,瘧疾疫情相當嚴重。
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鎮江分中心從2009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對6個從高瘧區回國的勞務團隊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共調查214人,其中114人患過瘧疾,占53%。其中在國外發病102人,發病率47.66%,出國后至發病最短時間7天,最長時間283天。發病次數最多的一人在18個月中得13次瘧疾,平均每人患瘧疾1.3次,有1人在國外死于瘧疾。214人回國后發病28人,患病率13.08%。其中惡性瘧21人,間日瘧5人。惡性瘧回國后發病最短的時間是在飛機上已發病或回家當天就發病的有5人,在2周內發病的14人,26天1人,30天1人。5例間日瘧疾,回國后至發病1天1人,5天1人,10天1人,45天1人,238天1人。
從瘧疾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要素入手分析風險。通過對出國人員進行健康教育、與回國人員建立聯系渠道、與地方疾控中心和傳染病醫院互相通報疫情等方面實施全方位的防控。
針對江蘇是瘧疾的低發區,出國的勞務人員沒有免疫力,預防瘧疾的意識差,瘧疾高發區蚊媒密度高,蚊蟲傳播效能高,勞務人員感染瘧疾的風險很高的情況,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鎮江分中心運用風險管理理論,創立勞務人員、勞務公司、保健中心、疾控中心和傳染病醫院五方協作的防控模式。
對出國勞務人員加強教育與管理。出國前,通過觀看宣傳冊、電視片、展板等方式接受瘧疾預防知識,接受瘧疾預防知識培訓,了解所去國家的疫情,準備蚊帳和防蚊膏,學習防蚊措施,掌握瘧疾的發病和治療常識,準備抗瘧藥物,熟悉救治渠道和方法。回國后,如果出現發熱癥狀,立即想到主動與當地國際旅行保健中心、疾控中心和傳染病醫院聯系,主動提供國外旅行史等重要信息,爭取早診斷、早治療,配合疫情調查和控制。
與勞務公司建立聯動防動機制。落實勞務人員在國外期間的傳染病防治措施。發現瘧疾病例時,通過勞務公司取得同批回國人員的相關信息,包括人數,勞務國家的自然、氣候、地理、蚊媒情況,工人的生活條件以及在國外期間的醫療和患病情況等,實施聯合防控。
與疾控中心和傳染病醫院建立聯防網絡。在勞務外派單位建立哨點,與疾控中心互通疫情,共商防控計劃和措施。與轄區的疾控中心建立網絡疫情直報制度,如對某批回國芝務人員發現疫情,對同批回國人員的個人信息如電話號碼、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等情況及時通報給疾控部門,進行疫情管理。與傳染病醫院建立快速醫療機制,使傳染病人得到及時治療,并及時通報疫情并發出相關預警。
2012年1月2日,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鎮江分中心接到鎮江市疾控中心關于1例回國人員患惡性瘧疾的情況通報后高度重視,立即到醫院訪問此例病人。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與該病人同批回國的人員在國外有較高的瘧疾感染率,有2人在回國前一周有瘧疾發病史。經過專家組風險評估,當即將這一人群定性為瘧疾高風險人群,預計隨后很有可能出現新的病例。保健中心立即對勞務公司和疾控中心發出了風險預警。從體檢檔案中調取了勞務人員的信息,與鎮江市疾控中心共同對全部同批回國人員進行了跟蹤調查和就醫指導。1月5日,該批回國人員中的兩人在出現發熱等癥狀,病人首先電話咨詢鎮江檢驗檢疫局保健中心,保健中心在給予病人就醫指導的同時將該病人的情況電話通報鎮江市疾控中心,鎮江市疾控中心在1小時內電話聯系上病人,2小時內指導病人住進傳染病醫院并明確診斷,3小時內將青蒿琥酯送到醫院,病人得到了妥善的處置。
當天,鎮江檢驗檢疫局保健中心、鎮江市疾控中心、鎮江市傳染病醫院交流了各自掌握的情況,互相補充和修正了疫情資料,在超過潛伏期之后解除了風險警報。
這是鎮江口岸輸入性瘧疾聯合防控的一次成功體現。(胡云 李干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