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標桿 以質取勝 推進生態型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福建省龍巖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兆民談質量工作
“龍巖市政府推進實施政府質量獎這一制度,目的是希望通過樹立標桿,更好地激勵先進,引導企業追求質量和效益的結合,促進龍巖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日前,在首屆龍巖市政府質量獎揭曉后,龍巖市長張兆民就龍巖市政府質量獎及全市質量工作發展談了感受。
作為原中央蘇區、山區城市,龍巖市不僅有享譽國內外的永定客家土樓、上杭古田會議舊址等著名的旅游資源,也有一批質量過硬、品牌響亮、馳名中外的工業企業,如龍凈環保、龍工機械、龍煙工業等,首批龍巖質量獎正是授予這3家企業。據了解,這3家企業,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經營管理模式,在各自產業領域都具備較明顯的優勢,有的是全國的產業領頭羊和領跑者。
始終把質量工作作為振興龍巖經濟的重要命脈
張兆民說,龍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工作,始終把質量工作作為振興龍巖經濟的重要命脈,作為保證人民群眾生活安全的有效抓手,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通過開展了質量興市(縣、區)、質量興園、名牌興企、品牌興業活動,提升了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一是產品質量穩定提高,2011年全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91.09%,比2010年87.78%提高3.31個百分點。二是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提升,食品監督抽查合格率為96.5%,比2010年提高3.7個百分點。2010年以來,龍巖各縣(市、區)、各部門和廣大企業毫不松懈地推進以質取勝戰略,突出質量工作在集中精力抓工業、集中力量上項目、集中智慧解難題、集中財力辦大事中的作用,有效地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不利影響。
張兆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亦清醒地認識到龍巖在質量強市進程中面臨的困難,“我市質量總體水平還有待提高,與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還有不少差距。一是質量意識尚需進一步增強。二是質量基礎工作尚需進一步加強。三是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尚需進一步健全。我們必須正視存在差距,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地抓好質量工作。”
張兆民表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抓住質量這個關鍵要素,實施好質量強市戰略,確保質量安全不出事,質量過硬靠得住,以質量改善民生,以質量保障和諧,以質量促進發展。
以質取勝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雙提升
在闡述質量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之后,張兆民描繪了龍巖的工業發展藍圖。
“‘十二五’期間,龍巖市將在推進可持續發展產業集聚區建設中加快崛起。圍繞建設‘產業龍巖’,積極對接全省重點產業和臨港工業布局,集聚發展主導產業。以龍工、龍凈、新龍馬等領軍企業為龍頭,加快推進龍工配件園、龍凈工業園、汽車工業園建設,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制造基地、全國環保產業基地和海西汽車產業基地,力爭2016年機械產業年產值超過1100億元。加快建設上杭銅產業循環經濟園,打造全國金銅產業基地,力爭2016年有色金屬產業年產值超過600億元,其中銅產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
張兆民強調,宏偉藍圖的實現,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把以質取勝工作擺到突出的位置,著力構建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區域競爭力,通過實施“三大戰略”、 建立健全“三大體系”,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了解,“三大戰略”即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標準化、品牌戰略,為龍巖轉型發展打下扎實的質量基礎。知識產權戰略重點抓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重大科技專項、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等工作;標準化戰略重點推進機械產業、銅產業相關龍頭企業爭奪標準的“話語權”,為龍巖市全國環保產業基地、全國金銅產業基地、世界級工程機械制造基地的做強做大提供技術支撐;品牌戰略則要實現創建一大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勢品牌。建立健全“三大體系”,一是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強化政府監管職能,發揮社會共建共管共享作用,構建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安全監管模式。二是建立健全質量技術支撐體系。通過抓緊提升一批現有檢驗機構水平,在龍巖建設國家空氣污染治理設備產品質檢中心、武平不銹鋼產品檢驗中心等一批國家、省級檢驗中心,進一步完善質量技術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在質量安全保障中的支撐作用。三是建立健全質量誠信體系,進一步在全市倡導質量誠信文化。
據了解,隨著龍巖市質量獎的出爐,龍巖市企業重質量、學標桿、創品牌的氛圍日益濃厚。年初,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的頒布,使質量二字的戰略意義日益凸顯。就如何學習貫徹《綱要》精神,張兆民說,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提出建設質量強國的重大戰略和“以人為本,安全為先,誠信守法,夯實基礎,創新驅動,以質取勝”的工作方針。他說,龍巖全市上下要統一認識,要把《綱要》的宣貫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重點相結合,使《綱要》的各項措施融入本地區質量工作的發展目標和措施任務。
張兆民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龍巖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各企業要積極貫徹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全面落實市委構建“三大體系”、發展“兩大經濟”的重大決策,扎實推進生態型經濟樞紐和海西重要增長極建設。
(江 東 王燦群)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