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上半年食品抽查結果顯示
不合格項中微生物超標比例最高
本報訊 (記者王融國)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明確的重點監管食品行業,以及湖南省人大部署的三湘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活動,結合地域特色,湖南省質監局今年上半年重點抽查了7大類食品。結果顯示,肉制品、食用油脂及其制品、酒類、方便食品、水產制品的合格率好于往年,乳制品和調味品的合格略有下降。
1至6月,湖南省質監局對7大類重點食品共抽查4022批次,乳制品合格率最高,為99.57%,水產制品合格率最低,為86.04%,平均合格率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為93.17%。
在監督抽查不合格的311批次食品中,不合格的項目主要為微生物、其他理化指標、食品添加劑、重金屬以及限量控制的有害物質等。
在抽查的不合格食品中,微生物超標在不合格項次中所占比例對比2011年同期,雖然下降了5個百分點,但仍高達39.5%。微生物不合格主要體現在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和酵母等指標超標,主要不合格產品是肉制品、糕點和水產制品。
造成微生物超標的主要原因是從業人員質量衛生意識差,生產環境衛生差,消毒不嚴,致使產品受到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關鍵環節如殺菌工藝控制不到位,滅菌不徹底;包裝材料質量差,密封不嚴,在貯存過程中微生物隨空氣滲入,好氧微生物繁殖過快。
檢驗人員介紹,在檢驗過程中,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不在少數,主要表現為在肉制品中出現過量使用脫氫乙酸、山梨酸、糖精鈉等防腐劑和甜味劑的現象,在方便食品中則存在過量使用檸檬黃、莧菜紅等著色劑的行為,主要是這些企業在生產控制過程中對添加劑的使用不能準確定量添加,另外也不排除為了追求較好的工藝效果而過量使用的行為。
對于其他理化指標不合格,檢驗人員表示,主要原因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原材料本身質量沒有達到要求,工藝流程不科學,不能嚴格按照生產規范來組織生產,個別關鍵環節控制不嚴及生產設備落后。其他理化指標不合格在不合格項次中,所占比例對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
湖南省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監督抽查反映出的產品質量主要問題,相關企業要努力抓好督促整改。針對微生物不合格比較嚴重的實際情況,要求企業全面加強對生產區的衛生監督管理,嚴格消毒、殺菌等工藝,大力整治生產場地臟亂差的現象。針對添加劑使用不合格的現象,督促食品生產企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劑。同時,加強對企業出廠檢驗工作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認真做好出廠檢驗工作,確保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銷售。
據悉,去年以來,該局認真組織開展培訓教育工作,2012年上半年開展了檳榔、添加劑等各類食品生產企業培訓班5期,強化了企業相關責任人的食品質量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
該負責人還表示,該局將切實加大日常監督檢查(現場巡查)力度,督促企業認真落實食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認真開展自查,并不定期地進行核查工作;督促企業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指導幫助企業加強生產加工環節控制,嚴把原料進廠、生產過程和產品出廠3個關口,促進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