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凌小草做足大文章
河南濟源市拉動冬凌草產業發展促進經濟上臺階
□ 楊 勇 楊會玲 本報記者 孫中杰
“濟源冬凌草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后,需求量越來越大。今年我又擴大了種植面積。真是地理標志見效益,我們以后不發愁致富了。”河南濟源市下冶鄉坡池村一位冬凌草種植戶日前高興地說。
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隅,太行王屋南麓,因是古“四瀆之一”濟水的發源地而得名。依靠得天獨厚的山區地理優勢,以及適合冬凌草生長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條件,濟源冬凌草具有種群獨特、品質優良之特性,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以及抗腫瘤之功效,被公認為是“中藥抗生素之王”。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全國藥材大普查,河南省醫學研究所張覃沐教授在濟源首先發現冬凌草后,會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漢董教授,河南中醫學院,河南醫科大學,河南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對冬凌草進行了多學科的研究。經過對比研究,他們一致認為,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當地冬凌草主要活性成分最高、成分豐富,富含36種有效藥物成分,其甲素、乙素含量比其他地方高出14~18%,證明冬凌草是濟源特有的植物資源。1977年,冬凌草被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得國藥典》,并編入《全國中草藥匯編》,《中國土特產大全》也將冬凌草列為濟源王屋山的特產。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濟源冬凌草這一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濟源冬凌草產業,濟源市質監局提出了對其申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構想。這一想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結合當地冬凌草產業龍頭企業濟世藥業有限公司,出臺文件成立了濟源冬凌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工作領導小組,并向國家質檢總局提出濟源冬凌草地理標志保護了的申請。2006年4月,濟源冬凌草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現場審查和專家評審。
自從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后,濟源冬凌草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2007年,通過該市濟世藥業科研技術研究中心的技術指導,利用和河南中醫學院共同承擔的“十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冬凌草規范化種植研究”的科研成果,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濟源冬凌草進行了規范化、產業化種植。2008年,由濟源市政府主辦,濟源市工業經濟發展服務局、濟世藥業承辦的“濟源冬凌草產業發展大會”隆重召開,再次將濟源冬凌草推上綠色健康產業舞臺,吸引了國內客商關注的目光。2009年,濟源全市冬凌草基地達到近1400公頃,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冬凌草種植基地,被農業部評為農產品創業基地。2011年,首家通過了GAP認證和有機認證,設立了冬凌草研究院士工作站。2012年,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我們守著的是一座金山!”說到濟源冬凌草帶來的巨大效應,濟世藥業董事長張海這樣評價。早在30年前,濟世藥業慧眼識寶,立足冬凌草,并專注走冬凌草品牌化的道路,致力于濟源冬凌草產業的做大做強。濟源冬凌草品質可謂是全國之最,濟世冬凌草系列產品質量在全國也是遙遙領先,生產的冬凌草片、復方冬凌草含片更是成為冬凌草市場的主打產品。
濟世藥業一方面通過不斷創新和研發,儲備了如冬凌草飲料、牙膏、噴霧劑、口含糖、口香糖、洗化用品等冬凌草延長線專利產品,另一方面大力涉足冬凌草精深加工領域,已進入臨床的產品有冬凌草抗癌片、冬凌草抗癌粉針等。
目前,濟源冬凌草種植真正形成了標準化栽培,規范化種植,冬凌草種植面積達2000余公頃,所生產冬凌草產品尤以系列最全、品質最優、后續產品最多而暢銷全國。僅2011年新增種植冬凌草240公頃,新增種植戶1600余戶,年度收購冬凌草6600余噸,收購農戶采捋冬凌草鮮葉50余噸,帶動近1000戶農戶增收2400萬元……這一連串數字,無不彰顯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帶來的巨大效應。《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