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電梯裝上“黑匣子”
——河北省滄州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創出新舉措
■文/蘭瑩瑩 范國升
為減少并防范電梯事故的發生,提高電梯安全運行監管工作水平,從今年年初開始,河北省滄州市作為全省試點引入電梯物聯網技術,提升電梯監管工作的實時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這是滄州市質監局在特種設備監管工作中的一大創新和亮點。
據有關報道,我國特種設備事故發生率是工業發達國家的4至6倍,2011年全國共發生各類特種設備事故275起,其中電梯事故57起,占1/5。電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出行安全的重大隱患之一。目前,滄州市的電梯總數已達3800多部,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遞增,并且電梯設備的“老齡化”現象日益明顯。為了減少并防范電梯事故的發生,提高電梯安全運行監管工作水平,從今年開始,該局在電梯安全監察工作中引入電梯物聯網技術,嘗試運用科技手段來破解這一監管課題,有效緩解監管力量不足,落實電梯維保單位責任,提升監管工作的實時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經過數月的調試、安裝,滄州市質監局已在市區及4個縣市的大型住宅小區試點推廣電梯物聯網管理系統,500余部電梯已達成安裝協議,電梯中將安裝這一被譽為電梯“黑匣子”的聯網報警裝置,其中,200多部電梯已安裝試用。電梯“黑匣子”類似飛機上的“黑匣子”的功能,對電梯進行24小時全天候的數據監控,并對數據進行長時間的存儲,同時植入了智能的故障分析系統和故障預防系統。一旦電梯發生故障或有人被困時,“黑匣子”會自動發出“請耐心等待,救援人員馬上趕到”等語音提示安撫受困人員,同時采集相關信息,通過信息發送裝置在第一時間報警,自動把信息發送到電梯維護單位的工作人員、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和電梯所在地區質監部門安全監察人員的手機上,第一時間便會鎖定電梯位置,以及故障狀態和等級。電梯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接到報警短信后,五分鐘之內到達現場進行解救,電梯維修保養人員接到報警短信后,15分鐘之內到達現場進行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大大提高了電梯故障應急處置能力。據滄州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底,將對全市1/3的電梯進行物聯網技術搭建,為全市電梯全面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積累經驗,有效地防范電梯事故的發生。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2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