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秤真的不簡單
追溯電子秤成為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中的關鍵一環
□ 本報記者 楊 蕾
現在如果你去杭州萬壽亭農貿市場買肉,你會看到一臺“神奇”的電子秤——把選好的肉放在上面,攤主按下幾個按鍵后,“咔咔咔”,它就會“吐”出一張小票,上面除了有這塊豬肉的基本信息以及攤位號之外,還有一串追溯碼和一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投訴電話。有了這個追溯碼,你可以在市場專設的觸摸屏上查詢到這塊豬肉的產地、生產情況、用藥情況、流通環節情況和檢驗檢疫等信息;如覺得豬肉有質量問題,還可以撥打電話進行投訴。
這臺“不簡單”的電子秤其實是一臺集計量稱重、打印憑證、無線通訊、電子結算、數據上傳為一體的終端設備。通過與物聯網技術的“嫁接”,它已經成了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中的關鍵一環。
保障食品安全的終端
從2010年開始,商務部、財政部在大城市開展試點建設肉菜流通追溯體系,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市場,實現肉菜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目標,從而增強我國食品安全的整體保障能力。
杭州市質檢院院長厲志飛回憶:“杭州是肉菜追溯體系建設工程第一批試點城市,從2010年開始工程的建設。在工程具體實施中碰到一大難題,就是需要有一種既能稱重計量,又能完成信息對接的電子秤。”
因為所有的貿易結算環節都需要電子秤進行計量,所以電子秤成了肉蔬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的關鍵落地節點。“我們會同有關企業,在傳統電子秤基礎上賦予信息化技術,研制出新型追溯電子秤,具有計量、聯網、多批次管理、攤位號管理、限量控制、數據上傳下發和追溯碼打印等功能,滿足了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厲志飛介紹,杭州市的肉菜追溯體系已經在去年下半年基本完成,杭州市政府為此投入了8000多萬元。現在,系統已經覆蓋了全市所有銷售肉類、蔬菜的農貿市場,5000多臺追溯電子秤終端每天將銷售信息上傳至杭州市貿易局的處理器。“管理者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就能查看每一臺電子秤的每一筆銷售情況。”
為計量監管提供新思路
“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廣東香山衡器集團副總裁高瑞軍粗略算了一下,政府規劃到“十二五”末,要初步建成覆蓋全國的肉菜流通追溯網絡,并逐步擴大到水果、水產品等其他農產品。我國100萬人口以上城市就有200多個,假設每個城市有2萬個終端,那就需要400多萬臺追溯電子秤,以每臺平均價格2000元計算,那就是近100億元的市場規模。
廣東香山衡器集團是我國最早開始涉足追溯電子秤的衡器企業之一,他們的追溯電子秤先后在國家試點的第一批城市中取得了寧波一、二期和南京一期項目中標,目前項目正處于實施階段。“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次產品更新換代、產業調整升級的好契機。相對于過去單一的電子稱重技術而言,追溯電子秤行業門檻明顯提高,那些技術人才缺乏、研發投入不足的小企業很難進入。”高瑞軍坦言,近些年來電子秤行業廣受詬病。不久前發布的2012年電子計價秤產品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率達37%。社會廣泛關注的電子秤作弊問題至今也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而追溯電子秤的出現可謂是“老秤換新顏”,給這個傳統行業注入了新的血液。
“追溯電子秤或許能為監管部門提供了一種新的監管思路。”北京市計量院高級工程師劉偉認為,追溯電子秤約束了商販利用電子秤作弊的行為。“因為數據聯網上傳,每一臺電子秤每筆交易都是可查詢的,這樣也讓商販們的行為時時都處于監督之下,監督部門可以順著這條追溯鏈條掌握每一個節點的計量情況。”劉偉還透露,有關部門正在考慮將追溯電子秤的可追溯功能加入產品的型式批準大綱中,從產品的研制生產環節杜絕利用電子秤作弊的行為。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