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強 行動快 措施實
——福建檢驗檢疫局雷厲風行促進外貿穩定增長
本報記者 孫霞云 李兆芳
編者按:
外貿穩定增長,關乎擴大就業、改善民生,關乎穩增長目標的實現。自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質檢總局作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決策部署以來,國家質檢總局密集出臺細則,落實中央部署,效果立竿見影,各地檢驗檢疫部門幫扶企業的力量在集聚。
當企業陷入生存困境的時候,即時政策的出臺顯得尤為必要。面對嚴峻的外貿形勢,福建檢驗檢疫局迅速行動,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深化細化具體措施,幫助企業由量能擴張向質量效應模式轉變,由傳統成本優勢向綜合要素優勢轉變,以實際行動促進企業擴大出口,為企業爭取到了真金白銀,為外貿穩定增長注入了“正能量”。
金秋時節,福建檢驗檢疫局全力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八閩大地,到處可以看到福建檢驗檢疫人忙碌的身影。
近日,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蘇樹林、副省長倪岳峰分別作出批示,稱贊該局“大局意識和服務地方發展意識都很強,促外貿穩增長行動快、措施實”。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副局長魏傳忠聞知此訊,也欣然作出批示,給予肯定和激勵。
自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質檢總局作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決策部署以來,福建檢驗檢疫局迅速行動,在出臺各項幫扶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貫徹落實總局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意見的措施,最大限度挖掘潛力,努力促進外貿增長。該局局長高玉潮強調:“要堅決全面落實減免費和各項通關便利政策,讓企業信心強起來,讓費用降下來,讓外貿活起來,讓物流快起來。”
好政策重落實
減免進出口環節的收費,是國務院幫扶企業的明確要求,王岐山副總理指出“好政策關鍵在落實”。福建局堅決執行檢驗檢疫減免收費政策,確保落在實處。
該局成立專門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兩位局領導具體抓,各分支機構都成立了相應組織機構。從9月30日開始,福建局建立免征檢驗檢疫費業務值班制度,全程跟蹤免征檢驗檢疫費工作,確保能在第一時間處理投訴舉報。截至10月15日,福建檢驗檢疫系統共檢驗進出口貨物1.78萬批次,貨值15.7億美元,免收檢驗檢疫費1054萬元人民幣。
在免征第4季度檢驗檢疫費的同時,福建局積極參與國家質檢總局法檢目錄動態調整機制研究;強化法檢目錄內外商品的監管,杜絕出現不收費而放松監管的現象,保證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對質量安全風險高的目錄外產品及時建議國家質檢總局納入法檢目錄。
快通關惠企業
事實上,福建局始終在全心全意幫扶企業。今年1月至9月,該局通過采取各種通關便利化舉措,為進出口企業節約通關時間約89萬小時,節約費用近8000萬元。
“要繼續圍繞‘降、快、促、先、優’,先行先試,敢于突破,進一步加大力度,在特殊時期發揮關鍵作用。”高玉潮的要求鏗鏘有力。
不遺余力推進通關便利化。全面實施出口貨物優化通關模式,全面實施全省不分企業不分產品的出口直通放行。優化進口貨物流程,推進檢驗檢疫全流程無紙化;加強與交通部門的協作,在港口碼頭推廣建設專業查驗區,開展集中查驗,提高查驗效率;加強與福建電子口岸的協作,加快研究推進平潭綜合實驗區、保稅港區、陸地港等特殊開放區域的信息化建設,提升檢驗檢疫監管能力和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
全面應用進出口電子監管系統實施商品分類管理。對所有出口食品、農產品實施分類管理模式,轉變出口食品、農產品批批查驗模式,大幅降低抽檢比例;全面深化出口工業品企業分類管理,加快放行速度,降低企業成本,促進擴大出口;加快實施進口工業品企業、產品的分類管理,根據企業驗收報告降低抽檢比例;對進出陸地港貨物實行“一次報檢、一次檢驗、一次簽證放行”。
自10月1日起,福建局已對出境竹木草制品生產企業注冊登記證實現了電子審核。目前,該局與福州海關聯合擴大了出口貨物通關單無紙化通關模式實施范圍,海關信用等級A級和檢驗檢疫信用等級B級以上的514家出口企業均可享受該便利化措施。
一對一促出口
福建鼎信實業有限公司投資的鎳合金項目及深加工配套項目是福建省重點項目,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已建設年產40萬噸鎳合金及100萬噸熱軋生產線。
10月4日,在福建局“一對一”對其海外設廠政策的支持下,該公司首批自用設備及原料經檢驗檢疫后裝運離港,貨值1800萬元人民幣。
福建局聯合外經貿部門全面排查困難企業,梳理幫扶名單。根據企業實際,從原料生產、加工、運輸、出口等環節提供全過程服務,從快速通關、技術服務等各個方面主動幫扶。對每家困難企業都成立幫扶小組,明確責任人員,明確幫扶事項;對重點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實施項目管理,指定專人負責,對企業所需的進口成套設備實施直通放行。
針對各國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福建局切實發揮在技術性貿易措施方面的獨特作用,幫助企業高效應對:調動專家資源和技術力量,主動參與涉及福建省產品的TBT/SPS措施評議,為企業免費提供標準信息查詢、咨詢和培訓服務;充分發揮檢驗檢疫專業人員、技術、實驗室優勢,建設完善福建省出口主要商品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企業技術進步、質量提升。
在福建局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支持下,福建出口產品不斷“斬獲”新的海外市場。
10月15日,首批由福建新龍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出口阿聯酋的10輛、貨值100多萬美元的“龍馬”牌豪華型大客車,生產完畢交付客戶。
10月16日,福建三和果蔬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批、重17.5噸、貨值1.5萬美元的番茄醬罐頭順利出口新西蘭,實現了福建省番茄醬首次出口新西蘭。
拉滿弓使滿勁
蘇樹林曾經這樣評價福建局:“這支隊伍有很強的服務意識,拉滿弓、使滿勁、有標準、有效率,把福建的事當自己的事干。”在促進外貿穩定增長這場戰役中,該局挖掘全部潛力、細化每項職責、使出各路招數。
充分發揮認證認可促進作用。優化實施出口食品企業備案、出口商品質量許可準入制度;大力推進GAP和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工作,開展有利于節能環保的產品認證以及能源管理體系、低碳管理體系認證。
全力提升優惠原產地政策應用水平。加強區域性自貿協定的研究,指導和引導企業用好用足各類優惠原產地政策;大力推進產地證管理改革,全面實施無紙化申報和簽證分類管理。目前,福建局轄區70%原產地證注冊業務實現快捷辦理。
爭取政策促進閩臺貿易先行先試。簡化對臺小額貿易、臺輪停泊點及閩臺兩岸直接貿易的監管措施;服務平潭開放開發,實施“分線管理”檢驗檢疫模式。10月8日,福建局“12365舉報處置指揮中心”與臺灣“消基會”初步確認了《合作意向(草案)》,促進閩臺兩地進出口產品質量提升。
全面加強檢驗檢疫風險管理。加大質量安全風險的排查整治力度,強化質量品牌建設,積極支持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深入推進各地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加強檢驗檢測服務,為中小微企業建立自檢自控體系提供檢測平臺和技術支撐;支持進口資源性產品和技術設備,支持福建打造海西區域內進口林木、煤炭、鐵礦石、大豆、原油等大宗資源性產品的快速通道和物流樞紐。
“人一之,我十之”,“單項爭第一、綜合創一流,努力打造口岸業務強局和服務海西示范局”。素以善打硬仗、雷厲風行、敢為人先、勇立潮頭著稱的福建檢驗檢疫人,在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戰役中,注定要勇于擔當、作出貢獻。《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