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頭緒 提升效率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光明分局推行前置審批負總責制取得良好監管效果
□ 本報記者 傅江平
今年以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光明分局加大對市場的整頓力度,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整治“無證無照經營”,取得良好效果。
光明新區是深圳市2007年成立的新區,該區與東莞交界,市場活躍,無證無照經營情況一度較為嚴重:黑網吧遍地開花;涉黃涉毒的無證無照歌舞娛樂場所處處叢生;部分工業區非法進行工業生產,肆意排放有毒氣體或者物質,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等。深圳市政府和光明新區政府一直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市場難題,但效果不是很明顯,無證無照經營活動避過整頓后依舊死灰復燃。整頓無證無照經營違法行為的“清無”行動一度陷入困局。
為此,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光明分局總結過去“清無”工作的經驗,并且摸索嘗試出新的策略,采用了“前置審批負總責”的制度,大大提高了“清無”工作的效率。
“前置審批負總責”制度,即在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中,各相關職能部門要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發證(照)、誰監管”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原則,由第一審批部門負責該行業的“清無”工作,各部門依法履行各自的職責,各政府部門職責分工明確,確保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落實到實處。例如:光明新區公共事業局負責公共衛生管理,實施新區衛生行政許可、監督、審批、稽查,依法查處未取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行為。
這項制度得到了深圳市光明新區黨工委的支持。為了落實“前置審批負總責”制度,光明新區建立了“清無”聯席會議制度。該制度由光明新區20個部門組成,明確劃分了各成員單位的“清無”職責分工,進一步強化了行業主管部門在促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方面的責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只發證,不監管”和“只監管有證的,不監管無證”的現象出現。因為“前置審批負總責”制度涉及到很多部門,必須有一個機構監督各部門的執法。光明新區紀檢監察局負責對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工作中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互相推諉、效率低下的實行問責,對有失職、瀆職行為的人員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之前,光明新區市場比較混亂,各單位職責不明確,監管缺位,甚至經常推諉扯皮。市場監管局作為市場監管的直接責任部門,常常接到“燙手的山芋”,但是面對強大而又眾多的市場主體,也應接不暇,整個“清無”工作進展緩慢而又艱難。“前置審批負總責”制度的建立,使每一宗“清無”工作都有管理部門可尋,各職能部門能夠在光明新區黨工委和各街道辦事處的帶領下,加強部門聯動,積極開展經常性的聯合“清無”行動,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光明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前置審批負總責”制度解決了“清無”工作上政府體制存在的問題,也改變了一些部門認為“清無”工作就是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事的認識。制度實施以來,多部門齊心協力,清理無證無照工作任務得到分解,使得整個“清無”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逐步引導無證無照經營者走上合法經營軌道。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光明市場監管分局共出動執法人員11487人次,搗毀制假售假窩點29個,查處制假售假案件142宗,涉案金額達530余萬元,查處大案要案、移送公安機關41宗。與此同時,證照齊全的市場主體數量也從2009年末的21275戶增長到如今的33460戶!吨袊|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