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內功” 促轉型
——深圳檢驗檢疫局坪山辦助力出口加工區葡萄酒物流產業發展
□ 胡永禎 朱麗娟
在深圳坪山新區內,有一處圍網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園區。這就是深圳出口加工區。這里物流企業林立,貨柜車快進快出,一箱箱葡萄酒整齊地堆放在物流企業倉庫之中。
“真不敢相信出口加工區也能夠開展進口葡萄酒業務,還這么便捷。”一個客戶感慨。在深圳檢驗檢疫局坪山新區辦事處的幫扶下,出口加工區的葡萄酒物流產業正在快速發展。
面對國內巨大的葡萄酒市場,自出口加工區拓展保稅、物流功能以來,區內有不少生產加工企業轉型做起進口葡萄酒物流服務。“要未雨綢繆,先把‘內功’練好,別拖了產業發展的后腿。”坪山辦主任肖瑞明的話引發了坪山辦“走出去”學業務的熱潮。
今年初,坪山辦葡萄酒物流業務小組正式成立,組隊前往進口葡萄酒物流業務起步較早的福建鹽田檢驗檢疫局、坪山新區豐頌紅酒城等地學習調研,加深對葡萄酒監管、市場的了解,理清葡萄酒檢驗監管的頭緒。
該辦不僅集體“走出去”,葡萄酒物流業務小組的每個人也都在按自己的方式“走出去”。一個普通的周末,業務二科的小陳又一次走進了龍崗紅酒城,一個一個地翻看各品牌葡萄酒的標簽。“早點,人少可以慢慢看。”小陳說。出口加工區進口葡萄酒業務漸成氣候,利用休息時間走進進口葡萄酒商場、超市,觀察、學習各種品牌葡萄酒的中文標簽已經成為坪山辦許多年輕同志的一個習慣。
“客戶沒有對標簽進一步要求,我們馬上就要出貨,能不能下次整改?”
“公司沒有熟悉這個的人,整改時總是有心無力。”
……
伴隨著出口加工區葡萄酒物流業務的起步,企業的訴求也“絡繹不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讓企業自覺、自主地去達成檢驗檢疫的要求,就一定要把我們的業務、法律一五一十地先告知企業。”坪山辦葡萄酒物流業務小組的組長葉石堅說。
“再加把椅子。”在坪山辦舉辦的進境葡萄酒業務培訓班上,只準備了20多個座位,聞訊趕來的企業人員卻越聚越多。“社會上的培訓班不如檢驗檢疫部門講得專業,而且還收費。”一位物流企業的負責人說,這次他帶了5個人來培訓。
截至目前,坪山辦已陸續舉辦4期政策法規培訓,共向168人次企業人員宣傳《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及葡萄酒進口業務要求。在贏得企業贊譽的同時,幫助企業培養了一批自己的業務專家。
“我們的紅酒是從香港拍賣會買來的,價格昂貴,有沒有辦法減少抽樣?”物流企業華信行負責人廖總的焦慮不無原因。該企業一瓶紅酒光成本就是2萬元,常規抽樣需要抽取4瓶紅酒進行檢測,對企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在與深圳局食品檢測技術中心溝通之后,坪山辦推出“一事一議、一事一請示”的進口名貴葡萄酒個性幫扶措施,委托該中心對進口名貴葡萄酒進行感官檢驗,要求該中心理化實驗室與微生物實驗室共用一瓶酒檢測。如檢測合格,企業還可去該中心領取一瓶退樣葡萄酒。也就是說,一瓶葡萄酒就能搞定全部檢測項目。
此外,針對葡萄酒進口步驟多、流程長的特點,為縮短企業的通關時間,坪山辦還創造性地提出了“進口葡萄酒程序化監管流程表”,即將葡萄酒從境外入區到檢驗檢疫完畢入境整個流程分為若干個節點,規定了各關鍵點的完成時間和責任人,確保進口葡萄酒以最短時間投放國內市場,減少了企業的倉儲壓力和運營成本。
前不久,區內又有一家物流公司轉型開展了進口葡萄酒業務,出口加工區的進口葡萄酒正因檢驗檢疫部門的細心呵護而香飄萬里。《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