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 英
10月,義烏圣誕禮品出口進入掃尾,一些外商開始為明年的訂單挑選樣品。 張勇良 攝
深秋時節涼意濃,在浙江義烏,央視、新華社、美聯社、《中國日報》等國內外媒體卻將這樣一位“圣誕老人”——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金林捧熱了,他們聚焦的是陳金林背后占世界60%、占全國80%的義烏圣誕用品行業。
義烏小小圣誕用品緣何能夠強勢突圍、領跑外貿?海內外長串的采訪隊列也顯示出了所有圣誕用品消費者對該行業發展的好奇心。
承接產業轉移辟新徑
今秋,對于義烏市森宜工藝品有限公司老板張國忠來說,是個碩果累累的季節,盤點外銷同比增長20%至30%,內銷后續訂單形勢喜人,還成功收購了一家香港圣誕用品企業在深圳的工廠。
“深圳的圣誕用品行業起步早,企業手里掌握著歐美等一些優質的客戶資源,產品檔次相對高。收購深圳的工廠,主要目的是與義烏的工廠在客戶、產品上形成互補。”而事實上,張國忠收購異地企業的大手筆,正是順應了目前國內圣誕用品產業轉移的大趨勢。
1992年,深圳、廣東等沿海城市承接了香港圣誕用品產業轉移,中國圣誕用品開始起步。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受國外訂單縮水、勞動力成本提高、原材料漲價、能源制約等諸多因素影響,廣東、深圳等一批規模圣誕用品生產企業紛紛面臨關、停、轉的命運。此時,有著上游產業鏈、市場集散、相對勞動力成本優勢的義烏,成為承接國內圣誕用品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結合以市場為導向的靈活產銷模式,義烏圣誕用品行業迅速發展壯大。2008年,義烏僅有經營戶80多家,且基本從廣東販運。2010年生產企業發展到400多家,2011年增至500多家。目前,義烏已擁有圣誕用品企業750多家,占全國、世界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義烏現有5家全國最大的圣誕用品配件生產企業,為行業生產提供原輔材料和配件。全球最大采購地的集散功能,為企業提供了最優質的客戶資源,也為義烏圣誕用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陳金林說。
隨著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國家戰略的實施,各部門為義烏市場外貿發展爭取到了最優的政策環境。浙江義烏檢驗檢疫局為市場采購量身定做的“信用監管、快速通關”模式,也為義烏圣誕用品出口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研發高新產品提檔次
掛在圣誕樹上五彩繽紛的彩色球,是最傳統的圣誕用品,也是銷量最大的圣誕產品。就是這個傳統的、利潤攤薄了再攤薄的產品,義烏市埃達工藝品老板林成材卻通過科技研發,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將成本降低了10%。
“傳統工藝生產的圣誕彩球,都是通過手繪、貼紙實現的。我的產品是通過彩色印刷印上去,不僅色彩艷麗、花色豐富,而且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相對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產品的整體成本大大降低。投放市場后,反響非常好。目前,我的新產品已向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林成材是義烏工商學院創業園走出的一位發明家,在加入圣誕用品行業之前,他就曾申請過80多個專利。自己辦起圣誕企業后,新品研發自然成為了他的競爭優勢。印刷圣誕球工藝,就是他去年投入35萬元,通過整整一年研究試驗取得的成果。
事實上,“產品創新”是義烏圣誕用品行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近年來,在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協會的組織下,眾多企業與浙江大學、義烏工商學院等合作,在原材料、工藝、設計上進行創新和突破。今年,還將組織企業與工商學院創業園進行產品設計開發對接活動。
“我們也不斷引導企業,將中國的‘八仙過海’、‘梅蘭竹菊’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圣誕產品中,在向國外消費者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也讓海外的華人在洋節中感受到濃濃的中國情。”陳金林說。
在產品不斷創新過程中,義烏局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先后與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協會合作制定了仿真圣誕樹、圣誕服、圣誕布藝掛件、圣誕鐘、圣誕球、圣誕花、圣誕花環等標準,成為了全國首批圣誕用品行業標準。
突破營銷模式贏市場
近幾天,義烏市揚航工藝品有限公司老板樓魯輝,忙著“整裝”,準備出征德國參加世界最大的法蘭克福禮品展,同時,在終端銷售旺季前往“揚航”設在法蘭克福的公司觀察市場反映。
“很多企業都在埋怨人工工資、原材料上漲、匯率動蕩擠壓了企業的生存空間,其實這是一個企業必須承受的風險。反過來說,企業承受了這么大的風險,就要努力爭取與所承受風險對等的高收益。想辦法擴大收益而不是被動應對,就是從中間商手上搶回被擠壓的利潤空間。”樓魯輝是一位70后的企業老總,他對圣誕用品行業的發展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也正是順著這個思路,今年初,樓魯輝在法蘭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分公司,開始直面終端市場。
“直接面對終端市場,一方面可以最快收集到市場流行趨勢,便于與客戶的溝通聯系;另一方面可以把我們的服務做到最人性化。”樓魯輝在營銷模式上的突破,也為他贏得了市場。目前他們已經與3家德國超市達成初步意向,其中一家在德國有2000多家門店。
“由于文化的差異,我們企業在德國本土化,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憑借我們靈活的銷售模式,適合市場的產品,優質的服務,在未來一定能夠有一個高回報。”樓魯輝對產品“走出去”充滿了信心。
雖然近年來,隨著新興市場的興起,東南亞圣誕用品訂單不斷增多,但歐美市場仍然是義烏圣誕用品的主要市場,其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相對較高,尤其是對普遍使用的塑料原料的環保認證、阻燃性能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義烏局不斷發揮技術優勢,為企業進入歐美市場提供最優質的檢測及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應對服務。
“圣誕用品行業是一個‘幸福’指數很高的行業,它張弛有度,給從業者留夠了時間去思索。”義烏圣誕用品企業主如是評價這一行業。1月至10月,義烏圣誕用品共出口9869噸、貨值379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5.5%和42.6%。據商務部在義烏發布的小商價格指數顯示,僅此一個圣誕用品行業就在9月拉動義烏小商品景氣指數回到1000基點“枯榮線”上方,這無異于振奮劑,讓人們看到了一絲曙光。“今年的行情讓大家很驚喜,大多數企業銷量與去年持平,一些大企業還有10%~30%不等的增幅。”放眼300多家圣誕用品商位,這一全球圣誕用品“發散地”,陳金林難掩心中的自豪與喜悅。義烏圣誕用品行業正在思索中不斷理性前行。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