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身邊的好知識
——北京市開展質量安全知識專家巡講系列活動側記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計量管哪些內容?又是怎么管的?我們有句俗話,說計量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管著空氣’,一點也不過分。”不久前的一天,在北京市懷柔區懷北鎮鎮政府報告廳里,來自全鎮不同行政村的村民,將偌大的報告廳填得滿滿的,他們正在聆聽遠道而來的專家講授質量安全知識。
這是今年北京市質監局質量安全知識專家巡講系列活動的第三站,也是今年的最后一站。在此之前,專家巡講組先后走進北京市順義區空港街道藍星花園社區、石景山區八角街道,為當地的社區居民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質量安全知識講座,受到參與群眾的一致好評。
此次專家巡講組來到北京北部郊區懷柔,從之前的“進社區”變為“進鄉村”。附近的村民都早早來到了報告廳,等待專家們的到來。隨著第一位專家,來自北京市質監局計量處的質量工程師劉勇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禮品裝月餅產品,深入淺出地講述月餅過度包裝的有關知識,現場的氣氛開始變得活躍起來,不時還有人做起了筆記。
等到劉勇把月餅過度包裝的知識講完,立即進行了現場互動:“我想問一下,剛才提到的標準中關于過度包裝的3個條件,有誰知道?”話音未落,下面就有一位女聽眾舉手回答,而且3個條件一個不差,完全回答正確。
當來自北京市質檢所的工程師張楠,帶著一個老百姓日常所用的插座走上講臺,開始講述插座的選購與使用知識時,村民們聽得更加關注了。畢竟小小插座,安全連著每一個家庭,從插座選購的“看、試、聞”三字經,到插座使用時如何注意額定電流和額定電壓等各種問題,專家的每一次提醒、每個互動,都能引來聽眾的熱烈呼應。
第三位食品安全專家李瀟再次拿著之前使用的禮品裝月餅走上講臺時,有關食品標簽的知識更是將整個巡講活動推向了高潮。與前兩位專家不同的是,李瀟的講座是從提問開始的:“大家都非常關心食品標簽,按照標準的要求,標簽上的內容包括12項,不知道大家平時會注意哪些?說出4項就可以。”
“生產日期”、“保質期”,下面開始有聽眾喊道。“執行的標準。”有聽眾專業地回答說。
“我們一項項回答,最好能回答出4項。”專家接著問道。
結果在兩位聽眾的接力下,順利地回答出了4項內容。隨后,李瀟拿著月餅包裝上的內容,從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表、廠家信息、產地等等,逐一進行講解,不時和聽眾互動。
活動期間,質監部門還向參與群眾免費發放了《質量安全知識手冊》,現場接受了群眾投訴舉報,提供了咨詢服務。這本由北京市質監局編寫的書籍,分門別類地編寫了食品、紡織品服裝、化妝品等產品選購與使用方面的質量安全知識以及計量、特種設備安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方面的知識內容。
“北京市質監局質量安全知識專家巡講系列活動已連續開展兩年,我們每次會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講授質量安全知識,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百姓的質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鼓勵大家參與質量監督工作,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質量監督、共同促進企業誠信、共同提高質量意識、共同享受質量生活的良好氛圍。”北京市質監局的一位負責人說。《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