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連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 紀和平
文化是精神的家園,是機關“軟實力”和品牌形象。大連檢驗檢疫局自去年10月組建以來,堅持文化強局與業務立局“雙輪驅動”,以文化人,塑造文化之魂;以業興局,夯實發展之基,促進了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文化需要引領,優秀進步才能使人如影隨形。機關文化必須以現代、先進、科學思想觀念為引領。一是外求引領之源。大連局以國家質檢總局、遼寧檢驗檢疫局關于加強機關文化建設的部署和要求為指導,統一思想,明確目標,推動機關文化建設和業務工作健康發展。二是內生引領之力。大連局將文化建設置于全局發展的戰略高度,與其他各項工作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落實,在組織領導、人員配備、設施配置、經費保障等方面,持續為文化建設發展提供強大推力。三是合舉引領之勢。大連局結合工作實際,經過反復推敲,認真提煉,將“眾和鼎力 惟和興局”作為大連局治局理念,高揚以“和”為核心的文化旗幟,使之成為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文化需要傳承,內涵深遠才能激起廣泛認同。文化傳承的DNA是其科學深邃的內涵,只有群眾認可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一是匯集群眾智慧。產生于群眾的理念,最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大連局深入開展“凝心聚力、弘揚正氣、埋頭苦干、爭創佳績——我為大連局獻計策”大討論活動,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共收到包括文化建設方面的建言獻策文章80余篇,意見建議近300條,經過反復討論和論證,形成了“眾和鼎力 惟和興局”的理念。二是贏得群眾認同。“眾和鼎力 惟和興局”緊扣一個“和”字。天和風調雨順,地和五谷豐登,家和萬事興旺,人和吉祥安康。“眾和”即眾人和諧、和順、和睦同心、和衷共濟,這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基礎;“鼎力”即舉全局之力、同心同德,這是我們事業發展的保證;“惟和興局”指“和”的目的是為了振興,這是我們事業發展的目標。我們遵循“和”的原則,追求“和”的狀態,達到“和”的統一,最終實現“興”的目標。三是滿足群眾需求。大連局注重從吃、住、行等工作和生活點滴入手,讓職工體會到文化建設的價值,感受到文化建設的溫暖。開辦職工超市,平價供應1700余種商品,給職工以實惠;積極調劑伙食,讓大家吃得放心、吃得滿意;動態調整班車線路,使職工上下班更加方便;修建籃球場、健身房、乒乓球室、微景休閑公園等,使大家感受到團隊的親情和溫暖,自覺樹立起以局為家的思想,激發了工作熱情。
文化需要建設,人文互動才能實現共同升華。文化是一種現象、一種精神,要像追求事業一樣去追求文化,在建設文化的過程中享受文化的熏陶,最終被文化“建設”了自我。一是在思想建設方面,大連局黨組成員與干部職工談心交心,深入溝通,促進和諧。建局伊始,主動與處、科兩級領導干部普遍談話一次,將大家思想及時統一到黨組的工作思路上來,促進了領導層思想上的合心合力。二是在隊伍建設上,以“業務大培訓、技能大比武、能力大提高、事業大發展”為主線,在開展專業知識培訓、領導干部輪訓的同時,組織處、科級領導干部參加總局干教中心遠程教育培訓,提升履職能力;公開、公平、公正選拔各級領導干部60余人,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制定實施疫病疫情檢出獎勵辦法,鼓勵先進,創先爭優;精心打造具有檢驗檢疫特色,集圖文、聲像、標本、實物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主題廣場,成為全局干部職工的精神家園和大連局一張璀璨的名片。三是在作風建設上,結合“軟環境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浮庸散奢”作風整治,改進服務,提高效能,轄區企業滿意率達到98.08%,檢務窗口被總局授予“文明服務示范窗口”稱號。
文化需要弘揚,執著探索才能不斷發揚光大。弘揚文化的最好途徑是檢驗檢疫工作實踐,文化只有與檢驗檢疫工作緊密結合,才能發揮作用、贏得地位、實現價值。一是在服務上用心。大連局成立之初,黨組通過深入調研向大連市政府提交了《關于促進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七項建議》,市委常委、副市長曹愛華帶領相關領導專程到大連局深入調研,對“七項建議”給予高度評價。二是在執行上到位。把企業分類管理、安全質量示范區建設、實驗室檢測能力提升、績效管理、電子監管、無紙化通關工作列為“六項局長工程”,分別由一名局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組織實施,起到了以重點工作帶動各項工作全面落實的良好效果,“六項局長工程”工作目標如期實現。三是管理上精細。本著轄區管理原則,大連局對局機關和辦事處的業務工作重新劃分,解決了過去業務交叉職能劃分不清等問題,154家企業受益。在此基礎上,對業務工作實施“五個統一”管理,即:統一檢驗檢疫標準、統一檢驗檢疫作業指導書、統一檢驗檢疫記錄格式、統一業務數據統計和質量分析報告模式、統一企業監管檔案,進一步促進了業務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使檢驗檢疫工作質量進一步提高。
機關文化產生、發展和豐富于檢驗檢疫工作實踐,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事業。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必將全面推動各項工作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