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常州檢驗檢疫局積極探索,完善口岸疫病疫情截獲機制,通過兩個“一”,實現兩個“全”。一改常州局疫情疫病截獲品種不多、比率不高的狀況。今年1-9月份,常州局動植檢條線共截獲各類有害生物165種,533種次,在全省上半年疫情疫病綜合評比中位居第五,為常州局歷史最好水平。
兩個“一”
一個考核辦法。疫情疫病截獲涉及到局港辦、武進辦、動植檢處等多個部門,過去,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部門做好做壞、做多做少一個樣,部門之間扯皮、推搡現象時有發生。為此,常州局從制度入手,充分學習并借鑒兄弟局疫情疫病截獲管理工作經驗,廣泛征求單位廣大檢驗檢疫人員意見,研究出臺了疫情疫情考核管理辦法,把“疫情疫病截獲率每年必須提高5%”作為涉及部門的共性目標,同時針對不同部門產品結構、人員專業背景等設置部門個性化目標,通過一套嚴格的考核制度有機將疫情疫病截獲率分散到每個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用制度管事,將疫情疫病截獲率的壓力固化于部門。
一個協作機制。近年來,隨著常州局外設機構的不斷增多,動植檢專業人員也分散在各個辦事處等,如何將這一盤散沙形成合力,對此常州局黨組更清醒地認識到,光靠制度管事顯然還不夠,還得充分調動專業人員發現疫情疫病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其整體配合、協作和攻關能力。因此,一個動植檢專業協作機制在充分考量的基礎上應運而生,協作組吸收了全局所有動植檢專業人員,要求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協作組活動,活動內容包括集中學習疫情疫情截獲專業技術、現場集中查驗交流疫情疫情截獲工作經驗、研究疫情疫病截獲中遇到的難題,形成了一個專業氛圍濃厚的協作組工作機制,將提高疫情疫情截獲的能力內化于人。
兩個“全”
在一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和協作機制的雙重推動下,常州局疫情疫情截獲在不斷發生質的變化。
全員參與。獸醫專業畢業的包從軍系剛進單位不久的小伙子,從事動檢工作,他說:“以前總是想在進出境動物產品里面發現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信息,但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此時間一長總以為疫情疫病截獲一般是植檢人員的事情,與動檢關系不大”。然而經過專業協作組培訓交流才知道事實并非如此。在一次現場檢疫中,他從進口羊毛中發現有雜草籽存在,經采樣送實驗室鑒定為檢疫性有害生物——野燕麥。包從軍由此為突破口,加大了對羊毛的現場檢疫和后續監管,他往往會在成堆的散發出異味的羊毛下腳料中一呆就是半天,在其中扒拉扒拉尋找雜草,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他從澳大利亞進口羊毛中成功截獲美洲蒺藜草,這在江蘇省尚獲首次,并由此獲得省局簽發的警示通報。今年,已累計從進口羊毛中截獲有害生物33種103種次。這種現象已不是個例,疫情疫病截獲已深入常州局動植檢全體人員的心頭,他們身體力行,每個人都是疫情截獲的實踐者;他們又都是疫情疫病截獲的受益者,因為疫情截獲給他們帶來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全面開花。受地方產業結構的影響,近年來常州港口進口貨物以礦石、集裝箱居多,攜帶有害生物較多的產品如原木、糧谷等鮮有進口,在考核機制的激勵下,常州局港辦一群年輕的檢驗檢疫人,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化壓力為動力,仔細分析貨物來源,根據疫情疫病分布狀況有針對性進行檢疫;他們借鑒群狼戰術開展集中查驗,發揮群體力量,愣是從一個個不起眼的癥狀中去尋找疫情疫病信息;他們延長監管鏈條,有時為了一個線索往往從口岸查驗現場跟蹤到貨物最終卸貨場所。為此,他們往往放棄休息,寒冷的船舶食品艙、酷熱的集裝箱堆場都留下了他們忙碌的身影。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12年他們累計截獲疫情疫病146種414種次。今年1月,他們從一批巴西進口棉花的集裝箱中截獲3000余只有害生物,經鑒定,有害生物達20余種,主要有鋸天牛亞科、糞金龜科、蟻科、虎甲科、德國小蠊、拉步甲等,其中鋸天牛亞科的南美硬木鋸天牛(Mallodon dasystomus(Say))為全國首次截獲。榜樣的力量總是無窮的,常州局武進辦出口加工區盡管剛封關運作,進口批次不多,但檢疫人員陳文俊總是能從進境貨物中發現些問題,今年1-8月份,該加工區共截獲倉潛、蘿藦、赤擬谷盜、玉米象等,并在常州首次截獲檢疫性雜草—北美蒼耳,截獲疫情的種類數和種次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70%和210%。(謝同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