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鱉卵進口量創歷史新高
70%從泉州口岸登陸
本報訊 日前,福建泉州檢驗檢疫局完成了2012年最后一批臺灣鱉卵的檢驗檢疫工作。據了解,今年以對臺小額貿易方式從泉州口岸登陸的臺灣鱉卵累計達208批、1.96億枚、貨值313.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14.0%和14.0%,占大陸總進口量的70%以上,創歷史新高。目前,泉州口岸已成為大陸引進臺灣鱉卵最大的登陸口岸和中轉集散地,并逐步形成兩岸連手打造甲魚養殖業的良好模式,實現兩岸農產品貿易雙贏格局。
泉州石井與金門島相距僅6.5海里,航程1至1.5小時,且石井有閩臺農產品貿易市場,加上小額貿易船舶機動靈活便捷、運輸成本大大降低,為臺灣鱉卵從泉州石井進境創造了條件。去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施后,臺灣中華鱉卵的進口關稅從20%下降為10%,并在2012年1月1日繼續下降為5%。據測算,2012年泉州口岸臺灣鱉卵的進口商憑ECFA證書已節省97.2萬元的關稅。
泉州局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簡化手續、方便進出”的原則,積極探索檢驗檢疫新模式創新,試行“產地備案+口岸快驗+口岸與內地加強后續監管協作”的檢疫監管模式。在實行“風險管理、快速驗放”的工作模式基礎上,試行進境鱉卵無須在口岸進行30天檢疫隔離,允許在口岸檢疫合格后先行放行到養殖場進一步孵化、養殖觀察監管模式,并對臺灣鱉卵現場查驗提供“5+2”等服務措施,實施快速檢驗檢疫和監管倉庫集中查驗等便捷措施,營造了良好的通關環境。
(朱宏達 黃忠族)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