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朝振
9月15日,近10位專家坐在電腦屏幕前,焦急等待檢測結果。慢慢地,曲線終于進入精度范圍。下午4時,屏幕上“TEST VALID”指示燈亮了,合格的檢測報告產生了,專家們凝重的臉上終于露出了輕松的笑容。這是發生在上海檢驗檢疫局機電中心空調熱平衡實驗室的一幕——首次能源之星空調能效檢測完成,這標志著我國質檢系統擁有了空調產品能源之星的檢測能力,對我國出口空調產品的能效檢測意義重大。
“能源之星”是美國環保署能源署聯合推出的一個自愿性認證,是全球推廣極為成功的能效認證之一。近年其影響力日益提升,早已走出美國,被世界上眾多國家及采購商采納,事實上已經抹上了一定的“強制性”認證色彩。近年來,美國政府提高了能效標準,并調整了“能源之星”產品的認證過程,規定所有制造商必須提交由被批準的實驗室出具的測試結果,以保證產品符合“能源之星”要求。這對我國相關產品出口有重大影響,在眾多產品中,空調產品受影響尤為嚴重,因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調產品出口國,空調出口量占世界總量的近40%。
“能源之星”家用空調檢測必須采用空調熱平衡實驗室,我國普遍采用的空調焓差實驗室無法滿足“能源之星”檢測要求,同時歐美一些國家的強制性認證也必須采用熱平衡實驗室。在此情況下,國內眾多空調、冰箱制造生產企業為了獲得認證,必須將樣品運往國外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電器控制柜,在空調器熱平衡性能測試、商用冰箱性能測試、空調多聯機性能測試中提供相應試驗測試臺的電器控制及數據采集。
早在2009年,上海檢驗檢疫局機電中心就在收集和研究國際綠色壁壘信息的基礎上預計到這一形勢,投入800萬元籌建空調熱平衡實驗室。做出這一預判和決定無疑離不開上海檢驗檢疫局領導班子的開放意識,需要工程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開闊的視野。
由于這是質檢系統內籌建的第一套熱平衡實驗室,可借鑒經驗很少。熱平衡室方案及軟件編程由美國ETL公司負責,部分實驗室設備及具體施工由國內公司負責,需要大量的磨合工作。上海局機電中心化劣勢為優勢,借此機會突破原有設計,根據我國質檢體系特點,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共同制定了新的設計方案。在儀表設備的選用、系統設計、程序編寫方面均做出了創新,使得實驗臺操作更適合我國國情,后續維修在國內更易實現。
新設計也帶來了調試上的困難,機電中心的工程師在與身在美國的專家共同調試時,由于時差,經常需要通宵工作。在實驗室建成之初,當被測空調容量較小時,無法和系統內的冷量相平衡,系統內水溫急速下降,在接近零度時試驗臺便自動關閉。技術人員在已經到位的硬件基礎上,結合制冷、自控等知識,擴大了旁通冷量、提前加熱器開啟時間、修改了測試程序,最終圓滿解決了這一難題。在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類似的難題后,終于在2011年9月完成設備建設,并調試成功。
實驗臺的建成還只是獲得“能源之星”認證的第一步,僅代表擁有了硬件條件。隨著“能源之星”在國際上認可度的快速提高,美國環保署對“能源之星”資質認可的審查也愈發嚴格。從2011年起,檢測實驗室出具的報告要想被“能源之星”認可,必須先成為“能源之星”認可實驗室。而這必須經過兩步:第一步,該實驗室被由“能源之星”認可的國家認可機構認可;第二步,向美國環保署EPA申請,審核確認后才能真正成為“能源之星”認可實驗室。2012年1月,機電中心通過CNAS的“能源之星”實驗室能力評審后,即向美國環保署提交申請,經過與美方多次溝通,提供詳盡資料證明我方能力,終于于2012年7月成為美國環保署的“能源之星”認可實驗室,成為質檢系統內第一家獲得該項資質的實驗室。2012年9月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國內企業委托的空調“能源之星”檢測任務。
熱平衡空調實驗室的軟件系統與傳統空調實驗室有所不同,具有開放式的系統,實驗室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拓展測試程序,自行開發研制程序,完善已有測試程序,這是對試驗臺從單純操作到自主開發的一個突破,可以增強實驗室技術實力,更好地實現測得出、測得快、測得準的認證要求。
對國內空調產品檢測來說,由于近年來能效檢測需求增多,精度要求比安全檢測更高,熱平衡實驗室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趨勢;熱平衡實驗室也可以為檢測單位和企業的焓差實驗室進行校準,提升認證檢測水平;更重要的是服務空調出口企業,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檢測成本;同時以實驗室為依托,可以為應對國外空調技術性貿易措施提供技術支持。《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