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質量
——西藏林芝質量興地督導工作側記
□ 本報記者 戴占軍
通訊員 張永煥
在冰冷的房間里寫下這篇報道,記者敲打鍵盤的手凍僵了。冬天的西藏林芝,景色依然優美,但接近零下10℃的低溫,沒有取暖設備的房間里還會結冰。
然而比起一路上的艱辛,冷并算不了什么。3天來,我們經歷了翻閱雪山時強烈的高原反應、落石跌落險些擊中車輛、大堵車造成的饑餓等等艱險。然而督導組的同志們卻說:這是常事,我們都習慣了。和內地不同,在西藏下基層做質量工作,是要有點玩兒命精神的。
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之后,林芝地區行署安排的質量興地督導工作組,就懷揣著十八大精神宣講稿和質量振興督導方案,向所轄縣鄉出發了。記者被特邀隨督導組同行。
“高度重視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十八大精神的一個重要內容。”林芝地區領導表示:“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和質量興地工作結合起來,而督導組下基層,就是我們落實十八大精神的一個具體行動。”
質量興市(興地),發端于20多年前的溫州,這在內地已不算什么新鮮事。然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開展質量興市工作?如何擺脫“經濟發展先搞數量再顧質量”的發展老路?這對包括西藏在內的老少邊窮地區來說,仍然需要破題。
林芝米林縣副縣長嚴旭在與督導組的座談會上所說的話就很有代表性。他說:“米林縣質量興縣的目標是,把米林打造成特色旅游勝地、綠色產業之鄉。但是,質量興縣工作具體怎么做?有哪些規定動作?尤其在縣里沒有質監部門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進行怎樣的分工實施?一句話,如何抓住質量這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對我們來說還是空白,很希望督導組下來指導。”嚴副縣長的希望,恰恰是督導組的工作目的。
林芝地區行署為了落實《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質量振興戰略的意見》,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林芝地區關于深入開展質量興地活動的意見》,并于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10月24日召開了質量興地動員電視電話會議,全面啟動了質量興地戰略。為了落實各項工作,督促檢查各縣工作進展情況,宣講黨的十八大相關精神的重要部署,地區行署安排地區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和地區監察局聯合下文,安排進行此次督導活動。
督導工作組組長是林芝地區質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蒲前亨。這位80后的年輕干部,做事雷厲風行。他帶著督導組一行首先深入米林縣南迦巴瓦食品廠、米林縣蜂蜜廠,檢查企業的生產經營、質量管理、過程控制、質量檢驗,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現場糾正,提出整改意見和措施。了解情況之后,才與當地政府座談并交換意見。
米林距林芝地區行署所在地八一鎮70公里,是林芝地區機場所在地,地處“麥克馬洪”邊境線。記者第一天入藏,尚帶著輕微的高原反應,在參與督導工作中,發現米林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有野生繁殖放養的藏香豬,綠色無污染的蕨菜、蕨根粉,采集野生藏藥材和花粉而成的天然蜂蜜,松茸、青杠菌等農畜林牧產品;有南伊溝、雅魯藏布大峽谷等知名旅游景點。但總的來說,還處在粗放式的發展階段,如何通過實施質量興地戰略,提升產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已經成為米林縣政府的一個重要課題。
目前,米林已經成立以副縣長為組長,縣商務、發改、衛生等16個部門作為成員單位的質量興縣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印發了《米林縣質量興縣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了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
離開米林縣,督導組一行行程240公里,通過國道318線最危險的102段,于11月18日晚來到波密縣。次日上午,“波密縣2012年質量興縣工作督查考核座談會”召開,由縣政府辦主任陶長能主持,發改、住建等15個部門簡要匯報了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基本情況和監管工作之后,波密縣副縣長、縣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卓瑪做了總結匯報。“波密縣高度重視,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縣長達瓦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工作方案。”她說,“但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究竟質量提升工作如何深化,我們在理念上、人才上、工作途徑上、專業設備上,都感覺力不從心,需要地區和自治區質監部門幫扶指路。”
督導組從質量強國理念談起,說到林芝質量興地的核心工作和重點,分析了波密質量工作的優勢和不足,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意見。蒲前亨表示,波密應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強波密天麻產業、特色種養殖業、規范發展加工制造業、以標準化推進特色旅游業,集中力量,一年做好兩三件事,兩年上臺階,三年大提升。用質量來推進經濟發展,提高藏族同胞生活水平,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督導組的工作意見,贏得了在座藏漢干部的陣陣掌聲。卓瑪副縣長對記者說:你們下來得好,是來播種質量的啊!
在波密實地調研天麻種植基地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后,督導組將驅車趕往墨脫、察隅等地。記者知道,前途將有更多的艱險,也會有更多的播種和收獲。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