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9時30分,一艘重5500噸、在馬紹爾注冊的化學品船,被緩緩拖抵中山市臨海工業園廣新海事重工公司對開海面,放下鐵錨,穩穩停泊在廣東中山檢驗檢疫局指定的檢疫錨地,這是第一艘入境中山港維修的國際船舶,標志著中山市船舶維修行業維修國際船舶業務的正式開啟。
為確保檢疫工作的順利開展,中山檢驗檢疫局選派7名具有豐富經驗的檢疫人員隨即趕赴現場,開展登輪檢疫查驗及“消、殺、滅”除害處理工作。該船總長99.60米、船寬18.00米、船深9.60米、總噸5034噸、凈噸1686噸。迎著風浪,檢疫人員嚴格按照程序耐心細致地對整船進行認真巡查,經檢查發現該船生活倉內蠅類較多,且攜帶禁止入境的植物性產品,檢疫人員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采樣和截留。經認定,該船舶存在較大的檢疫風險,必須立即進行徹底衛生處理,才能簽發準許入境的檢疫證明。檢疫處理工作人員隨后對該船舶進行了全面的消毒、殺蟲除害及相關防疫工作,對生活艙、儲藏室、壓水艙等檢疫關注的重點區域采取了對應的檢疫除害措施。直至10月27日,該船經過細致清理、打掃和消毒除蟲處理后,檢疫人員再次登輪檢疫查驗,確認衛生狀況達到符合相關要求,隱患消除,及時向該船簽發入境檢疫簽證。廣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獲悉這一結果,由衷地稱贊中山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不愧為“國門第一哨”,欣喜地安排隨后的維修工作。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山檢驗檢疫局積極響應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積極扶持新興行業的發展,盡心盡力地為中山當地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
今年8月17日,中山檢驗檢疫局收到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關于廣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進口外輪開展維修業務的征求意見函》,按報告稱廣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希望與國外客戶開展外輪修理修配業務,擬于8月下旬首次以進境貨物修理方式進口一艘重5500噸、在馬紹爾注冊的化學品船,屆時安排往來港澳的中國籍拖輪將該船拖運至中山港辦理入境檢疫查驗手續。特征詢中山檢驗檢疫局意見,同時請求給予大力支持。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中山局黨組非常重視,指示相關部門做好前期的調研、協調,提出可行性意見,予以答復。
中山檢驗檢疫局在調研發現,廣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12月在中山市臨海工業園正式投產以來,目前總投資額已達10億元,是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也是中山新型加工貿易試點和轉型升級示范企業。可以此為契機,在目前經濟發展面臨一定困難的情況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質檢總局“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十二字方針和關于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深入基層為民服務活動的要求,緊密結合中山市委市政府關于幫扶企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積極解決企業困難,促進中山地方經濟發展。
鑒于中山口岸不屬于國家對外籍船舶開放口岸,涉及該項業務的政策不夠明確,中山檢驗檢疫局就此向廣東檢驗檢疫局主管部門作了專門匯報,在得到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批準后,中山檢驗檢疫局召集相關部門仔細研究該船的相關情況,對其檢疫風險進行評估;根據檢疫風險評估結果,迅速擬定工作方案;及時向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給出了可行性建議。
正是由于中山檢驗檢疫局主動、及時、高效的工作舉措,使該船能第一時間安全靠岸入塢展開維修,大大緩解了廣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因修復工程大、工期短、該船延誤抵達等諸多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壓力,幫助企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中山局為加強檢驗檢疫工作與地方政府經濟政策之間的銜接,促進中山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羅偉鴻 鄧 演)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