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碗”保衛戰
——深圳筍崗檢驗檢疫局促進殘友公司產品出口側記
“感謝你們的幫助,保住了我們公司上百名殘疾員工的飯碗。”深圳市殘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衛寧有些激動地說。在該公司發展的生死存亡之際,深圳筍崗檢驗檢疫局伸出了援手,堅持把關與服務并重,引導該公司成功開展了出口業務,幫助殘疾人打贏了“飯碗”保衛戰。
溫馨的“家庭”
殘友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手機出口的生產企業,其員工90%以上為殘障人士,是國內最大的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之一。走進殘友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派繁忙而溫馨的景象頓時映入眼簾,帥氣小伙小王端正地坐在輪椅上正熟練地進行電路板焊接,他十幾歲的時候因車禍被殘忍地奪去雙腿,從此生活只能夠天天與輪椅為伴,但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學電焊技術與大專課程,通過自己的雙手快樂地生活著;包裝線上的小李是一位美麗白皙的姑娘,她正熟練地進行手機組裝和裝箱工作,因為小時候家里窮,得了耳疾沒有及時治療,從此進入到一個無聲的世界,無數次求職受阻的她在這里已經完全融入到殘友這個“有聲”的大家庭;手機組裝工小劉和小鄧是大伙心目中的模范恩愛夫妻,小兒麻痹癥并沒有阻擋他們追求幸福的腳步,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卻因為殘友公司走到了一起,最近又添了個大胖小子,雖然工作辛苦,兩人的面頰卻始終洋溢著甜蜜的笑容……
鄭衛寧說:“現在的殘友公司是一個溫馨、幸福感極強的殘友大家庭,根據殘疾情況,我們為每位成員合理設定工作崗位,為他們提供堅實的生活保障和豐富的業余生活安排,讓每一位到這里來的殘疾朋友都有很強的歸屬感,讓他們在這里開心工作、快樂生活。”
危險的“飯碗”
在這幸福的背后,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半年前,殘友公司因出口的手機多次被檢出不合格,出口業務無法正常開展,幾條生產線全瀕臨停產,100多位殘友員工面臨失業危險,“飯碗”沒有了保障,公司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每次檢測都不合格,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起作用,天天沒有工做,殘友員工沒有了生活來源,又很難找到別的工作,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殘友大家庭眼看就要散了,怎么辦呀?”殘友公司楊經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
作為進出口技術執法部門,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筍崗局局長陳建林第一時間要求相關科室要在保證質量安全這條底線的情況下,竭盡所能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他表示:“殘障人士就業不容易,解決一人就業,往往帶動的是一家人。”隨后,陳建林親自帶領業務骨干多次深入公司開展調研,從原料采購到裝箱貼標,從公司設備到人員操作,每個流程、每個控制點都不放過,現場勘察、反復研究,經過半個多月的仔細查找,終于發現癥結所在,原來是該公司在企業質量管理和自控能力方面比較薄弱,檢測設備嚴重不足,檢測水平低,造成產品多批次不合格。
于是,筍崗局上下迅速行動,集合業務骨干成立殘友結對幫扶小組,經過反復的研究和論證,成功幫助其建立了原料控制、生產監督、產品檢驗的全過程規范化質量體系。同時,本著“不亂花、不多花一分血汗錢”的原則,多方聯系、科學規劃,合理地指導公司購置了必要的檢測設備,并手把手教授使用。檢測水平提高了,生產出口的每部手機的質量有了保障,公司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新機遇。
隱形的“翅膀”
手機質量保障了,國外的訂單也隨之多了起來,可國外訂單時間緊、任務重,一條普通人的手機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1800多部,而殘友員工僅能生產800多部,相差如此之大,能否及時保質的交貨,讓公司上下犯了難。筍崗局主動伸出援手,組織對公司管理層和普通員工進行培訓,積極指導和推進公司技術創新。管理規范了,生產效率提高了,每條線每天能比原來多生產200多部。同時,量身定制檢驗監管模式,制定了殘友手機檢驗檢疫工作預案,并主動加派人手,提前掌握手機出口有關情況,全面統籌,變“約檢模式”為“候檢模式”,實現了手機出口檢驗監管“零等候”,為生產贏得了寶貴時間。半年來,該公司出口手機實現通關零延誤,訂單沒有出現延誤交貨的情況。
據統計,殘友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出口手機85批次、547491部、貨值935.95萬美元。正是筍崗局踐行“人民質檢”理念,從殘疾朋友們的實際困難出發,用質量把關與熱忱服務為企業騰飛插上隱形的“翅膀”,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奔向健康快樂的幸福生活。 (朱 波 馮 斌)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