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第一資源”
——山東青島檢驗檢疫局實施“人才強檢”戰略綜述
□ 秦恒賓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營造有利于高素質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近年來,青島檢驗檢疫局大力實施“人才強檢”戰略,想方設法培養人才、使用人才、愛護人才,為優秀人才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氛圍。
發掘“潛能”
在實施“人才強檢”戰略中,青島局注重發掘和培養各類人才的“潛能”,他們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堅持因才施訓、因崗施訓、因趣施訓,從新進人員基礎知識培訓、業務知識培訓、領導能力培訓、崗位技能培訓等多個方面,加強人才培養,加快人才成長。
以筑牢根基和加快角色轉換為重點,開展新進人員培訓。積極探索實踐“新進人員導師制”,充分發揮人才的模范帶頭作用,聘用業務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專業人才對新進人員進行“傳、幫、帶”,使新進人員迅速掌握檢驗檢疫相關知識,為新進人員盡快成長為專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更新知識和提升業務能力為重點,開展知識更新培訓。每年年初結合國內外技術法規最新動態以及檢驗檢疫業務發展趨勢和需求,制定科學有效的教育培訓計劃并不折不扣的執行。每年優先安排專門的教育經費用于人才培養,通過外出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做好知識和技術儲備,提升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增強大局意識和提升領導能力為重點,開展處級和科級領導干部培訓。為加強處科級領導干部培訓,青島局每年定期分別舉辦兩期處級領導干部培訓班和兩期科級領導干部培訓班,從政治素質、廉政教育等方面加強培訓,確保處、科級領導干部素質能力符合檢驗檢疫工作不斷發展的要求。
以崗位資格準入和提升操作技能為重點,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和競賽。結合崗位資格準入工作,以個人自學為基礎,以各處室內部互教互學、崗位練兵為載體,在全局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以拓寬培訓渠道和提升綜合能力為重點,開展自主選學培訓。在全省系統率先建立了“自主選學”制度,針對不同層面、不同專業、不同崗位干部,結合個人工作需要和興趣開設不同領域的專題培訓,滿足個性化、多樣化培訓需求,進一步拓寬了人才培養視野。
目前青島局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2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102人。先后涌現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國家質檢總局學術技術骨干1人,質檢系統法律工作專家1人,質檢總局WTO/TBT國外通報評議專家11人,全省系統各類學科帶頭人14人、學術技術骨干5人。
發揮“才能”
“要站在培養人的角度使用人”,這是青島局局長李鳳貴對人才培養提出的總原則,這也正符合人才發展“以用為本”的理念。近年來,青島局在選人用人過程中,進一步拓寬用人平臺,完善選拔機制,規范選拔過程,確立了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把合適的人用在了合適的位置上,讓每個人的技能、才能都得到充分發揮,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在發展平臺上,青島局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鼓勵或選拔優秀人才到上級部門掛職或任職,積極派員參加各類交流學習,進一步拓寬了用人渠道,為青島局的優秀人才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能和綜合素質的寬廣平臺。
在選拔機制上,青島局建立了“唯才是舉、公開公正、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競爭擇優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在考核綜合素質的同時,更注重工作實績,大膽選拔優秀年輕人才進入管理崗位,將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在選拔過程中,青島局堅持以制度作保證,堅定不移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近年來組織的科級領導干部競爭選拔過程中,青島局在年齡條件、資歷條件、學歷條件、專業條件等方面均作了大的調整,使競爭選拔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充分體現青島局黨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氣魄。
發現“可能”
2010年以來,青島局在拓寬用人渠道,選拔優秀人才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先后71人走上了科級領導崗位,18人走上了處級領導崗位,4人走上了局級領導崗位,并有27名優秀人才被選拔到上級部門任職。通過對人才的使用,幫助人才實現理想。同時也用另一種方式宣傳了“人才強檢”戰略,引導更多人走上成才之路。在“用人”這根指揮棒的牽引下,全局上下學習業務、鉆研技術蔚然成風,青島局黨組發現一大批可能成為后備力量的人才。
然而,青島局黨組并不滿足于這些,他們依然采取多種辦法為人才成長提供適宜的土壤。“從鮮花中走來,帶來一身芬芳”,李鳳貴局長在青島局專家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為人才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在黨組的領導下,青島局上下將人才培養工作作為一項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大事來抓,堅持黨組統一領導,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在全局樹立“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理念,形成了人事部門牽頭,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局職工廣泛參與的人才培養格局,營造了尊重人才、熱愛人才、關心人才的良好氛圍。
為了更好地促進人才成長,在總結多年專家型人才培養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青島局研究制定了《青島檢驗檢疫局專家型人才管理辦法》,對專家型人才的職責和選拔標準,評選和考核程序,獎懲辦法做了明確規定,對專家型人才在科研立項、培訓交流、外出學習、經費補助等方面予以傾斜,并實行目標管理、動態管理,全面調動專家型人才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力爭使優秀的專家型人才從政治、經濟、榮譽、心理需求等方面受到肯定和獎勵,進一步增強干部職工成才的動力。《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