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臺大閘蟹包裝車間
□ 林 俊 譚艷芳 楊仲景
近日,經湖南檢驗檢疫局嚴格的檢驗檢疫、現場監裝、封識和口岸查驗合格后,1000公斤益陽大通湖的大閘蟹從長沙黃花機場直接空運至臺北桃園機場,并順利通過臺灣衛生當局檢疫進入市場銷售,“爬上”我國臺灣地區居民的餐桌。這是湖南大閘蟹首次搶灘臺灣市場,對促進該省優質農產品出口起到重要作用。
湖南益陽擁有大通湖等豐富的水源,有著“中國淡水魚都”的美譽,其水質和水溫條件均適合養殖大閘蟹。目前大閘蟹大湖養殖面積已經超過12萬畝,年產量穩定在15萬公斤以上,不僅引得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客商前來爭相搶購,還遠銷到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價格和市場份額與日俱增。
雖然有著好的質量和口碑,但湖南大閘蟹的“臺灣之行”卻一波三折:2006年,臺灣衛生當局對大陸大閘蟹設置了苛刻的檢驗檢疫標準,并暫停進口大陸大閘蟹,本已獲得出口資質的益陽大通湖大閘蟹輸臺之路被堵塞。經國家質檢總局多方努力,從今年開始,臺方恢復從大陸進口大閘蟹。在湖南檢驗檢疫局的推動下,位于益陽大通湖的湖南和平水產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批19個具備輸臺大閘蟹資質的養殖場之一,長沙黃花機場也是全國9個輸臺大閘蟹啟運地之一。
大閘蟹輸往臺灣,須通過臺灣衛生當局嚴苛的檢驗檢疫標準,總共16項檢測指標,包括蟹苗是否合格、養殖是否使用禁用藥物、捕撈和運輸過程是否受到污染等。為做好輸臺大閘蟹的檢驗檢疫監管工作,湖南局狠抓源頭管理,對大閘蟹的投苗、養殖、捕撈、暫養、出口等各個環節實施全程監管。早在去年,就對和平水產2012年大閘蟹養殖面積、產量進行了詳細的摸底核實,根據企業輸臺大閘蟹計劃及時安排調整檢驗監管人員。今年9月,該局分管副局長謝建軍又率考核組對企業質量安全控制情況進行了現場考核和工作督察,并按臺灣地區要求進行了嚴格的模擬抽樣檢測。
由于輸臺產品敏感性較強,一旦出現問題會帶來較大風險。湖南局認真開展風險排查,制定了《湖南局輸臺大閘蟹檢驗檢疫工作應急處置預案》,明確各種情況下的處置措施。水生活動物對時間的要求尤為嚴格,湖南局技術中心實行“5+2”工作制,對輸臺大閘蟹的檢測項目做到“隨到隨檢”;動檢處加強與海關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檢測結果出來后,可以實現當天出證、當天通關,有效確保了輸臺大閘蟹的質量安全和快速驗放。
“今年由于水位適宜、光照充足,因此養殖出來的大閘蟹不但個頭大,品質也很高,背青、肚白、爪黃、膏肥,”湖南和平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和平告訴筆者,“也讓臺灣同胞享享口福。”從10月中旬起,該公司每周固定向我國臺灣地區出口大閘蟹,截至10月底已出口大閘蟹13.5噸,預計年內可出口80噸以上。《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