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霞云 通訊員 朱 明 郭建惠 賈 春
來到包頭市的人都會在著名的鋼鐵大街上走一走,這條有著“內蒙古長安街”之譽的標志性街道,因用包鋼尾礦鋪墊路基而得名。據老一輩煉鋼工人口口相傳,當年有日本商人要出大價錢購買這些尾礦,是周恩來親自下令,將其鋪成路基,成就了這條長8公里的大街。只是當時人們還不十分了解這些尾礦中的“稀土”資源。
“稀土”,其實并不“稀”也不“土”。它是有著17個成員的“大家庭”,在元素周期表中包括第57號至71號的鑭系元素及同族的鈧和釔,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被稱為“工業味精”、“工業維生素”,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已探明儲量。我國稀土資源較為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和出口國,而包頭則是享有盛名的“稀土之都”,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稀土礦——白云鄂博礦和日益成熟的稀土產業鏈——包鋼稀土產業鏈,目前有出口稀土產品注冊企業20余家,2012年度共獲得出口稀土配額6900噸,約占全國出口稀土總配額的22%。作為檢驗監管部門,內蒙古包頭檢驗檢疫局積極作為,采取多種措施加強監督管理,致力于鋪設一條出口稀土的“鋼鐵大街”,為出口稀土產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內蒙古包頭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抽取稀土樣品
送政策上門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其開采伴隨著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加上受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往往還會出現過度開采的局面。為使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調控政策,如我國目前采取配額管制方式調控稀土生產和出口,實施更為嚴格的保護性開采政策和生態環境保護標準。
2009年前出口稀土產品只有氧化稀土和氯化稀土列入《法檢目錄》。2009年初國家對種類表進行調整,僅稀土金屬和氧化釔為出口法檢商品。今年,國家質檢總局將稀土金屬、氧化物、氯化物、氟化物及碳酸稀土等70種稀土初級產品列入《法檢目錄》,于2月1日起正式實施檢驗監管。作為稀土大產區,包頭檢驗檢疫局轄區稀土產品年出口量達5000余噸,此次《法檢目錄》的調整意味著該局檢驗監管工作量將大幅增加。
針對這一情況,包頭局迅速反應,一方面及時組織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神;另一方面迅速向企業傳達相關信息,通過門戶網站、新聞媒體、業務交流QQ群等途徑進行廣泛宣傳。為確保每一家出口企業都能第一時間知曉這一政策,包頭檢驗檢疫局深入企業進行走訪,送政策上門,宣傳加強出口稀土行業管理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為企業介紹成功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工作方法,特別要求企業規范申報,防止變相出口。
用行動體現
由于國外客戶稀土儲量少,造成稀土出口存在訂單急、時間緊的特點。包頭局工作人員主動放棄休息時間,以“5+2”、“白加黑”的理念踐行服務承諾。截至11月20日,今年已圓滿完成140批、3566.25噸、貨值8515.06萬美元的出口稀土產品檢驗任務,無一例因報檢、施檢環節延誤出口時機,無一例因抽制樣環節或實驗室檢測失誤造成國外客戶提出質量異議或產品質量索賠情況,受到企業高度贊揚。
包鋼稀土被譽為我國北方稀土大佬,擁有著從稀土選礦、冶煉、分離、科研、深加工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產業基地。但在今年國家商務部首批稀土出口企業公示名單中,它缺席了。聽到這一消息,包頭檢驗檢疫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主動與企業溝通,詳細了解有關情況,為企業解決困難。經過整改,包鋼稀土最終通過審核,獲得出口配額。
在質量安全風險排查整治活動中,包頭檢驗檢疫局對轄區出口稀土企業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排查,發現安全風險隱患3項。本著“排查——整治——提高”的目的,該局逐一研究提出整改意見并進行跟蹤回訪,保證了活動取得實效。
靠經驗總結
不斷優化服務內容,抓好出口稀土產品的檢驗鑒定和監督管理工作,促進地方外貿經濟健康發展,是包頭局孜孜以求的目標。該局局領導和相關人員多次深入稀土企業實地調研,了解生產與出口情況。
經過300多個對出口稀土檢驗監管的日子,包頭局立足實際,總結經驗,制定并不斷完善《出口稀土產品檢驗工作手冊》,并根據轄區企業的出口情況、生產條件、管理水平、檢測能力、產品質量狀況和產品風險程度,著手對7家符合條件的出口稀土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建立誠信檔案。
對取得分類管理資格的企業,包頭局按照抽查比例開展檢驗,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方便企業,提高了工作效率;對于規模大、質量優、信譽好的企業,為其開通綠色通道,提供更為快捷、方便的通關服務。《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