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正法 通訊員 喬華林
截至目前,江蘇口岸已建成8個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區,實現了對進口食品在更高平臺上的集中管理。
11月14日,昆山口岸進口預包裝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區通過江蘇檢驗檢疫局專家組的驗收,成為江蘇口岸第八個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區,實現了對進口食品在更高平臺上的集中管理。1月至10月,江蘇檢驗檢疫局檢出進口不合格食品、化妝品468批,44.7萬噸,5.2億美元,進口食品批次不合格率為2.6%,不合格批次與2011年相比增長1倍。退運和銷毀不合格食品、化妝品78批,3.3萬噸,0.4億美元,把關成效明顯提升。
檢驗檢疫人員查驗進口紅酒(資料圖片)
打造“陣地戰”平臺
把進口食品聚起來
江蘇進口食品的口岸點多、線長、面廣,“游擊戰”的特點十分明顯,檢驗人員常常疲于奔命,進口食品安全風險極高。
面對年增10%的進口食品批次和分散復雜的環境,江蘇局在全國系統率先制定進出口食品口岸監管場所監督管理規定,明確提出了進出口食品口岸監管場所的范圍、條件,拉開了全省進出口食品口岸查驗場所整體建設的帷幕,致力打造進口食品集中查驗“陣地戰”平臺。同時,以進口葡萄酒、肉品這兩個主要的高風險品種為試點,以蘇州和張家港兩個重點口岸為突破口,以標準引領和信息化建設為依托,該局創造性地出臺了進口預包裝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區和進口肉類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區建設標準,在口岸設施設備、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監管模式、體制機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張家港是我國進口肉類的指定口岸,江蘇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對港口集中查驗平臺和實驗室檢測設施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并督促指導張家港永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先后投資近600萬元對口岸進口肉類查驗監管硬件設施進行重新選址翻建。目前一座全自動化進口肉類監管冷庫和查驗平臺已經矗立在張家港碼頭,正在發揮著顯著的積聚效應。1月至10月,張家港進口肉類近9萬噸,同比增長近40%。
江蘇蘇州檢驗檢疫局為防范進口預包裝食品品種多,點分散的風險,主動和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共同創建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區,對進口預包裝食品集中檢驗、集中監管、集中倉儲,形成了檢驗檢疫機構、進出口貿易公司、綜合保稅區、進口食品消費者多方和諧共贏的良好局面。
11月8日,南京樣板區接受現場考核。
利用信息化手段
讓食品通關快起來
為提升進口食品的科學化監管水平,避免因人為的操控影響進口食品的通關效率,江蘇局開發應用了“進口肉類檢驗檢疫監管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和“進口食品智能化監管平臺”。據此對進口預包裝食品的查驗、抽樣、送樣、檢驗檢測、放行等環節實施系統管理,與海關、場站數據對接,和實驗室接口實現檢測數據共享,通過“入區集中檢驗、出區分批核銷”,大幅提高了通關速度,受到企業普遍贊揚。蘇州尼古拉艾蒂安貿易有限公司是法國尼古拉在江蘇設立的旗艦店,從2005年開始就專營100%原裝法國進口葡萄酒,總經理劉剛感觸良多,他說:“蘇州局采用進口食品智能化監管平臺后,讓我們的優質葡萄酒不僅能順暢地進來,而且保護了我們的尼古拉品牌,真要感謝你們檢驗檢疫。”
在進口肉類檢驗檢疫監管中,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將證書核查、許可證核銷、風險預警、智能抽批、重點項目確定、實驗室檢測結果實時錄入,貨物快捷放行和流向管理等集于一體,做到了全程可監管,風險可預警,逆向可追溯,產品可召回,實現了進口肉類的一站式集中查驗檢測,口岸通關速度明顯提高。
11月13日,連云港樣板區接受現場考核。
開發二維碼技術
讓洋酒身份亮出來
進口食品無法跟蹤與追溯、口岸多次發生偷盜、提貨方到指定倉庫無法銜接等,是長期以來一直困擾檢驗檢疫監管的難題。如今,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引入二維碼身份識別技術,對每批檢驗合格的肉類集裝箱,用自行研制的帶有芯片的封扣加施封識,集裝箱到達指定冷庫通過手機識別,得到口岸局指令后,才能開封入庫。在江蘇連云港檢驗檢疫局,對每批進口的水產品則根據溯源規定給予一個代碼入庫,每一個堆垛均需通過二維碼掛牌識別,直到加工成成品出庫,都可以通過手機掃描驗證產品信息。蘇州局對每批檢驗合格的進口葡萄酒,在銷售包裝上均張貼對應的二維碼,消費者通過二維碼可以對進口葡萄酒實施真偽查詢,讓正宗進口葡萄酒的身份亮了出來,實現了科學有效監管,有力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
目前,江蘇檢驗檢疫系統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區建設和口岸監管場所建設正在深入推進,進口食品集中管理的新模式不久就將實現主要進口口岸的全覆蓋。
鏈 接>>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擴大進口、促進外貿平衡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進口食品越來越多地遍布國內市場。如何保障進口食品的安全,成為廣大消費者普遍關注的熱點,也對檢驗檢疫監管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
江蘇檢驗檢疫局為深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和《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專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保障核心能力建設的意見》,在江蘇局層面成立進出口食品安全保障核心能力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小組。各分支局也都成立由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的專門機構,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保障核心能力建設的組織領導。
根據江蘇局新修訂的《江蘇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認定考核辦法》,江蘇局確定以“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科學化”和“管理科學、監管有效、設施先進、服務一流”作為總體目標要求,經考核,將能夠在全省乃至全國起到示范作用的、與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工作相關的設施設備、信息化平臺、人力資源、監管模式、體制機制等的集合體認定為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
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區建設,有效加強了對進口食品的監管,維護了口岸進口食品經營秩序,保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以蘇州局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樣板區為例,一是提高了通關效率,通關放行時限比原來提前3至5天;二是提高了把關成效,把關成效與往年相比提高近一倍;三是提高了服務成效,查驗、檢驗同步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企業成本,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一次報驗、一次取樣、一次檢驗檢疫、一次衛生除害處理、一次收費、一次簽證放行”。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