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檢驗檢疫局組織召開四川出口食品農產品“3+3G”監管模式試行培訓會,四川局副局長鄧明輝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上,相關人員就“3+3G”監管模式的框架內容,風險分析、企業監管、抽查驗放等級的確定與管理方法進行了認真分析,詳細地講解了“3+3G”監管模式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
今年初,四川局黨組提出積極探索創新四川出口食品農產品監管模式,以適應外貿發展及自身業務建設需要。四川局組織業務骨干根據多年的監管經驗,以風險分析為基礎、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核心,對四川出口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模式進行大膽創新,編寫、建立了“3+3G”監管模式。
鄧明輝肯定了四川出口食品農產品“3+3G”監管模式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高速發展,傳統的檢驗檢疫模式已不能適應外貿發展需要,日益嚴重的質量安全問題與檢驗檢疫監管把關之間的矛盾、傳統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檢驗檢疫業務量迅速增長與檢驗檢疫工作人員不足之間的矛盾,一度成為對外貿易、物流發展的瓶頸。改變傳統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勢在必行,只有改革創新才能使檢驗檢疫成為貿易通關便利化的重要推手。他要求:一是各試行單位(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抓好落實、積累經驗,為下一步全面推行3+3G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四川局相關業務處室要分別成立風險分析小組,確保各類產品風險分析的準確性、科學性,并指導各試行單位完成“3+3G”試行工作。三是各試行單位(部門)要加強交流與溝通,及時發現、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3+3G”監管模式。四是“3+3G”監管模式要與電子監管業務進行有效銜接,使電子監管業務成為“3+3G”監管模式的技術支撐,做到科學管理、有效監管,使之成為具有四川局特色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
(四川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