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云 李干榮
相關鏈接
針對出國勞務人員回國后下飛機就回家,對在國外曾經有的高危性行為不咨詢、不檢測,存在將艾滋病傳給配偶和性伴侶的危險,江蘇鎮江檢驗檢疫局會同鎮江市相關部門在出國勞務人員中建立的“艾滋病預防保證金”制度,具體做法是由勞務公司為勞務人員在保險公司投保2000元“艾滋病干預保證金”,保單特別條款約定,勞務人員履行艾滋病預防責任書中的內容,在回國后一個月內可解約保證金,全額領取保證金和同期存款利息。目的是通過經濟手段提高干預效果。此項制度在艾滋病的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意義在于強化勞務公司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承擔起對出國勞務人員健康行為督導管理的責任和義務,同時調動勞務人員保持健康行為的積極性。
2005年以來,鎮江口岸出入境的人員6萬多人,8年來實現艾滋病零傳入,如果以江蘇口岸年艾滋病新發感染率萬分之四估算,鎮江口岸減少新發艾滋病感染人數20余人,減少個人疾病負擔1000余萬元,避免因病因死亡減少經濟收入2500余萬元,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直以來,江蘇鎮江檢驗檢疫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控工作,從2005年起,開始在出入境人員中采取的“艾滋病危險行為與‘健康教育-責任管理-保證金’的干預措施”,運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提高出入境人員自我保護意識,預防艾滋病的傳播。8年來對6萬名出入境人員提供了檢測、咨詢、干預和關懷服務,在鎮江口岸筑起了一道牢固的艾滋病防護墻。
三級防制網絡:加強對出國勞務人員傳染病監測
鎮江檢驗檢疫局針對出國勞務人員的特點,創新并實踐了“艾滋病三級防制網絡”。第一層為組織網絡,處于戰略高層,由市政府及相關4個部門組成,成立出國勞務人員艾滋病防治領導小組,下設協調辦公室和宣傳策劃中心兩個常設辦公機構。組織網絡解決四個問題,第一是由誰來主管出國勞務人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即由政府牽頭,各有關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第二是管什么?由政府負責組織、決策、制定目標、協調與推進,在人、財、物、資訊、政策環境等方面給予必要的保證。三是何時管?預防在前,防治艾滋病傳播,預防是主要基本方針,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在勞務人員出國前進行健康教育,回國后進行傳染病檢測,發現艾滋病感染者進行傳染源管理,并根據出國勞務人員的需要,不斷做出應變決策,給予推進。四是怎樣管?納入鎮江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納入三外工作發展規劃,納入年度財政計劃,成為政府工作日常工作計劃。建立考核機制,政府與各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年度工作考核。
第二層為運行網絡,是模式的樞紐環節。由外經局牽頭,檢驗檢疫局、公安局、衛生局協同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主要負責調研分析、選擇與配置教材、布置和督導中介公司組織勞務人員出國前培訓、回國后艾滋病檢測、對艾滋病感染者進行管理、評價和反饋。其功能為:上下溝通、認知同構、高效整合資源和信息、方法科學,有序推進出國勞務人員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三層為參與網絡,是模式的核心層面。以勞務中介公司、外經企業、保險公司及勞務人員和家屬組成,其參與方式:組織勞務人員參與健康教育講座、自學圖文資料、培訓骨干、投保“疾病預防保險金”、勞務合同中寫入預防艾滋病行為規范,勞務公司加強對出國勞務人員在國外期間的管理,勞務人員之間互相督促,回國后接受艾滋病檢測,形成整體控制思路:個體→家庭→群體→社會,形成預防艾滋病的良好社會氛圍。
凡鎮江檢驗檢疫局創建的回國勞務人員艾滋病三級防制網絡顯示了可運行性、可持續性、深入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艾滋病三級防制網絡具有明顯的特點:一是以滲透形態聯結,呈動態循環系統,網絡間無斷層,互相滲透推進。二是體現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與需求相匹配。出國勞務人員因個人知識、態度、信念和行為的差距以及所去國家傳染病的流行程度不同,對健康教育資訊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滿足需求是保證健康教育可持續性的根本,需求不同,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必然不同,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內容與方法適合于不同批次的勞務人員。突出重點,點面結合,注重生動活潑的形式,提高質量,講究實效,從而保證三級防制網絡的持續運行。三是突出了疾病預防保險金為歸國人員艾滋病檢測提供的保證。勞務中介機構在勞務人員出國前為每人投保了疾病預防保險金,受益人為勞務人員。保單特殊條款約定,勞務人員回國后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一個月內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接受艾滋病檢測,然后憑本人身份證、保單和艾滋病檢測證明到保險公司兌付保證金。如果違反約定,保險金受益人按照約定更改為勞務中介機構。四是注重與引導勞務人員及其家屬的參與熱情。出國勞務人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不僅取決于政府的重視程度,還取決于勞務人員和家屬的參與程度,參與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過程,最重要的是參與者的熱情和投入程度。三級防制網絡強調的重點不是為預防艾滋病而只講艾滋病,而是重視和引導人們對整個工作的認同感、互助感,激發參與熱情。
三級防制網絡把預防措施和內容深入到出國勞務人員在國外生活期間的各個層面,包括勞務公司、同伴、家屬,以及勞務合同條款,出國培訓班內容、保險金內容等等,每個勞務人員都能從多種機會反復多次獲得預防艾滋病的有關資訊,這樣逐步形成一種良好的生活和社會氛圍,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各界和每個出國勞務人員的作用,切實有效地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把傳染病監測站開到大學
隨著鎮江對外交流形勢的發展,國外來鎮江留學人員不斷增多,特別是江蘇大學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前來江蘇大學教學、留學的外籍人員不斷增多,目前,江蘇大學有外籍留學生146人,外教17人,同時,江蘇大學每年有100多名專家學者出國交流訪問,鎮江檢驗檢疫局傳染病監測站開到大學。及時為出入境師生提供健康體檢、傳染病監測、最新國際疫情動態告之、健康咨詢和開辟綠色快速通道等服務,加強對出入境師生的傳染病監測工作,既為高校開展國際學術交往提供安全保障,又為鎮江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對外籍來華留學生加強傳染病監測后續管理。
2009年3月19日,鎮江檢驗檢疫局與江蘇大學舉行建立出入境人員傳染病監測點簽字儀式。江蘇大學是設在鎮江市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有在校學生4.2萬人,教職員工4300人,外籍留學生420人,外籍教師教20人,訪問學者100多人,每年有百余名學生和年輕教師出國深造,有數百人出國公務和學術交流,據了解,該校計劃2015年在校留學生人數將達到1200人。
2005年,鎮江檢驗檢疫局在江蘇大學開設招收留學生項目時就加強相互聯系,收集留學生來源國、所學專業和留學年限等信息,與該校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建立了協作機制,每年在夏季和春季定期為出國留學人員和來華的外籍留學生開設傳染病預防講座,提供疾病預防宣傳材料。隨著江蘇大學出入境人員的增加,輸入性傳染病疫情的風險性也不斷提高,經過分析和溝通,鎮江檢驗檢疫局和江蘇大學形成共識,在江蘇大學設立了傳染病監測點,形成以江蘇大學為管理主體、保健中心提供技術支持的管理模式,加強入境人員傳染病監測的后續管理,彌補國家調整禁止入境傳染病病種后對輸入性傳染病防控力度削弱的影響。傳染病監測點設立后,對加強傳染病監測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為出入境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體檢、預防接種和健康咨詢服務,促進了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和諧發展。近年來,及時和妥善處置了多起在留學生中發生的疫情,如傷寒、結核性胸膜炎、水痘和艾滋病疫情。
為了增加留學生有關艾滋病的預防知識,鎮江檢驗檢疫局衛生檢疫人員深入到留學生中宣傳預防艾滋病知識,參加江蘇大學舉行的主題為“走進陽光,擁抱陽光”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將《中國國門時報》和《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2012年最新版《口岸艾滋病預防》的中英文電子版掛在江蘇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的網站上,供留學生們學習,解決了語言和文字上的溝通困難,擴大了宣傳面,增強了宣傳效果,受到江蘇大學領導和留學生的歡迎。
延伸閱讀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很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但是,人們由于對健康要求不了解,常常忽視某些行為對生命的危害。特別是一些外出務工的勞務人員,他們在國外務工的特殊環境里,如果做不到潔身自好和加強自我防護,很容易染上包括艾滋病在內的各種疾病,加強對預防艾滋病的宣傳顯得特別重要。鎮江檢驗檢疫局將出入境人員體檢的窗口作為有效開展預防艾滋病的陣地。制作了適合出入境人員的健康教育和宣傳材料,先后編印了五套教材,形式多樣,有宣傳冊,幻燈片,書籍,展板等。在鎮江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建立100多平方米的健康教育教室,定期舉行健康講座。與江蘇大學建立聯手防控機制,專門在大學設立傳染病監測點,加強外籍來華人員傳染病監測的后續管理工作。幫助勞務公司培訓隨隊醫生,指導在國外期間采取傳染病預防措施。動員勞務外派公司給勞務人員安排豐富安全的業余生活,提供衛生防護設備。
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鎮江檢驗檢疫局深入到各勞務外派公司向工程管理人員和工人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受眾對艾滋病防治“知、信、行”的情況,采用出入境人員喜聞樂見的健康宣講方法。通過運用現代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累積Logit模型和心理學的新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篩選出“知識、信念與行為三個環節脫節”問題是影響艾滋病干預效果的關鍵控制點。針對關鍵問題將心理學方法“跨理論模型”的核心思想引入艾滋病干預模式,促使勞務人員從體檢和簽訂合同起就開始接受行為干預,持續不斷的干預一直延續和強化到在國外的3年時間和回國后一個月的整個勞務過程。《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