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出口工業示范區在東北振興中輻射金屬光芒——
從“裝備制造”到“裝備智造”
■潘志勇 趙 博 鄧斯萍
東北老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建國后,國家在東北地區,尤其是東北核心城市的沈陽地區,集中投資建設了具有相當規模的以裝備制造為主的戰略產業和骨干企業,為我國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重大貢獻。
沈陽,國家實施東北振興戰略中一座舉足輕重的老工業城市,如今工業年總產值超過萬億元人民幣,是國家實施東北振興戰略十年前的13倍;裝備制造業實現年產值近6000億元人民幣;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近700億人民幣,是10年前的39倍;2012年上半年,沈陽出口總額增速分別高出全國及副省級城市平均水平23.4個百分點和23.7個百分點,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第2位。沈陽已經慢慢重新找回“共和國裝備部”的榮耀,并向東北大地、華夏神州,乃至世界輻射出一道又一道的金屬光芒。
檢驗檢疫篇之百里挑一
國家實施東北振興戰略十年來,沈陽以工業立市,以裝備當家,工業體系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市場化水平逐漸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工業產品占據國內市場的同時,逐步邁出國門。在此過程中,國家質檢總局、遼寧檢驗檢疫局、遼寧沈陽檢驗檢疫局先后出臺一系列檢驗檢疫政策與措施,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振回歸。
沈陽的工業產品基礎雄厚,在全國有能力制造的24類210種成套設備中,沈陽占據三分之二。究竟選擇哪類工業產品為突破口,是示范區建設必須要定位準確的頭等大事,兩組數據立刻擺在沈陽檢驗檢疫局面前。
沈陽機床產業:2011年銷售收入27億美元,數控機床產量2.6萬臺,海外銷售收入1.3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20倍,在國內外機床行業位居首席寶座。
沈陽汽車產業:2011年汽車及零配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2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汽車整車產銷量分別超過70萬輛,進入全國重點汽車生產城市十強,其中產量居第九位,產值居第八位。
兩個產業都是沈陽區域工業的支柱典型,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難以取舍,但沈陽檢驗檢疫局卻做出魚和熊掌兼得的決定,克服一切困難,兩個產業示范區一起建,在東北地區打造首家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需要高標準和高效率,這是沈陽檢驗檢疫局一直秉承的工作魄力。
從全國范圍來看,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才剛剛起步,沒有現成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沈陽檢驗檢疫局開始了新課題的理論研究,形成了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沈陽模式”,包括檢驗檢疫工作站布局方式、風險制約方案和六項運行保障機制的完整體系,為示范區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
政府助推篇之推波助瀾
多年來,國家給予沈陽老工業基地振興超強的政策支持,沈陽老工業基地享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增值稅抵扣、加速固定資產折舊和縮短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等優惠政策,享受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的優惠政策,享受遼寧省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的優惠政策。
借力好政策,沈陽檢驗檢疫局局長于鳳琴將萬言《關于建設沈陽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調研報告》,上書于沈陽市委、市政府領導,并穿梭于市發改委、市外經貿局、市經信委、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東區等多個政府部門,把沈陽出口工業的未來,清清楚楚地擺在政府領導面前,最終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沈陽市政府為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設立了機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搭建金融協作平臺,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提高退稅效率,推動沈一、中捷、沈三三大機床廠合并成立沈陽機床集團,并購德國希斯機床,形成國際化、世界級的機床企業。沈鼓集團、北方重工、遠大集團等工業企業紛紛重組走強,向世界級企業集團邁進。
今年,沈陽市政府給予沈陽汽車城轄區55.5平方公里擁有市級經濟管理權限,破除了汽車城建設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全面提高了汽車城的整體工作效率,有力提升了汽車城發展的環境。
聚集沈陽機床、沈鼓集團等大型工業企業的沈陽市鐵西區,政府僅用不到10年時間就完成了轉型,傳統工業向現代制造業全面升級,被國家發改委授予“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稱號。
沈陽市政府將科技血液注入到整體工業體系中,激活了沈陽工業發展潛力,市政府建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達到304家,其中國家級26家。2011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平均增速近40%,占沈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1%。
沈陽市各級政府、部門全力支持兩個示范區的建設,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并在辦公場所、資金、人才方面給予優先權。沈陽市、區兩級政府的眼光是長遠的,把“工業振興”看成是屹立潮頭的絕佳機遇,振興東北不僅要給全國人民看看,更要讓世界人民看看。
企業發展篇之問鼎巔峰
沈陽機床集團,2002年的世界排名還是第36位,現如今成為世界機床領域的引領者,成為沈陽老工業基地發展變化的一個典型縮影。沈陽汽車產業已經完成了從小到大的過程,正在逐步實現由弱到強的巨大跨越,自主品牌正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發展過程。
目前,沈陽機床集團設有沈陽機床進出口公司,專門負責沈陽機床的境外銷售與服務業務聯系,中北美地區和歐洲地區為沈陽機床的主要市場區域,下設中北美、歐洲、南美、亞洲及中東等10余個業務部,同時在加拿大、美國、德國、土耳其設有分公司,2011年海外銷售收入1.3億美元。
目前,沈陽擁有9家汽車整車制造企業,17家專用車生產企業,170多家零部件及相關配套企業,其中產值超億元的汽車配套企業就超過30家,7家超過10億元人民幣,形成了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條。
沈陽機床現已實現普通機床的OEM社會化生產,并計劃在2013年完成經濟型數控機床的OEM轉移,利用社會資源擴產、提質、增效。目前,已形成19家主要企業組成的、年產5萬臺、3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普通機床制造產業群。
沈陽汽車產業在“狼群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將通過示范區建設,有效解決汽車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建立和完善汽車產業的管理鏈,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實現進出口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示范區的群聚效應及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沈陽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
沈陽機床集團總裁車欣嘉對沈陽出口機床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信心十足,他更相信在檢驗檢疫部門的指導下,沈陽出口機床大產業區將加快結構升級與發展,成為東北工業振興的閃耀亮點。
2012年前10個月,沈陽汽車出口1547批,貨值1.63億美元,同比增長54.3%;汽車生產線及設備進口6204批,貨值3.1億美元,同比增長達26倍。這些數據,有力地證明了示范區建設對沈陽進出口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拉動作用,更證明了國家質檢總局即將出臺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政策的準確性。
監管服務篇之釋放活力
沈陽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構架初步形成,發展空間已被打開,但更重要的是,要釋放出能量、釋放出活力,才能讓示范區起到引領和輻射作用,這個關鍵將取決于檢驗檢疫的監管服務水平。
沈陽局在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上,準確地把握監管的力度和服務的速度,“六條監管服務措施”使示范區建設成為助推沈陽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是加強基礎工作。及時指導企業取得出口工業產品質量許可證,加強沈陽機床、汽車在進出口政策上的支持和傾斜,開設檢驗檢疫綠色通道,率先對其實施無紙化報檢、直通放行等便利通關服務。
二是提升監管思路。依據企業質量管理能力、人員素質等綜合評價結果,并結合工業產品的風險等級,制定出機床和汽車的檢驗監管措施,形成源頭抓質量、檢驗點前移、關鍵環節控制的特點,機床、汽車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保證服務質量。對示范區企業提供“5+2、24小時預約”的全天候貼身服務;日常檢驗安排在企業生產線休息時間,使企業順利排產、生產;最新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歐盟的RoHS指令,以及CE標識的注意事項,在第一時間傳遞到一線車間;幫助示范區企業參加國際性展會,宣傳自主品牌。
四是加強分類管理。按照出口工業產品的風險等級,對企業實施不同分類管理,平均降低示范區出口產品抽批率,從而為企業節省檢驗費用、物流成本和倉儲成本,加快通關速度,縮短物流周期。
五是推進電子監管。示范區工業企業及產品100%納入電子監管,對于電子監管放行的報檢產品,省去接單、分單、檢驗、制證等環節,企業直接報檢后就可以直接出具通關單。
六是創新工作模式。對屬于CCC認證范圍的,采取認證證書集中備案措施;對進口散件屬于法定檢驗的,改變過去到現場逐批檢驗的做法,在企業內部建立驗收專業隊伍,并制定進口貨物驗收規程,按進口批次做好驗收原始記錄,檢驗檢驗部門定期進行核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在未來的2至3年中,沈陽汽車城將實現“雙百雙千億”目標,即整車產量達到100萬輛、整車產值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汽車零部件企業達到200家、汽車零部件產值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
沈陽檢驗檢疫局將以示范區建設“沈陽模式”為藍本,在2013年啟動新的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打造以沈鼓集團、特變電、北方重工、三一重工為龍頭,297家裝備制造業企業為依托的沈陽出口裝備制造業質量安全示范區,為檢驗檢疫支持沈陽先進裝備制造業集群發展,推動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全面振興再立新功。
編后
上世紀90年代,沈陽重工業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市場化程序低、所有制結構單一、產業結構調整緩慢、企業辦社會等歷史包袱沉重,和當時全國大多數工業城市一樣,沈陽工業發展深陷泥潭。
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革和發展,2003年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了12條具體措施,要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使之逐步成為中國經濟新的重要增長區域的發展目標,這為以沈陽為代表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再次振興注入了新動力。2011年9月,國務院同意并批復了《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又為沈陽工業發展注入了催化劑,歷史機遇再次迎面而來。
沈陽檢驗檢疫局沒有讓機遇從眼前閃過,按照遼寧檢驗檢疫局“改革創新年”要求,在東北地區殺出第一條“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之路。
從“裝備制造”到“裝備智造”,沈陽檢驗檢疫人親歷著沈陽工業從走出國門到問鼎世界的全過程。目前,沈陽工業世界級產品已達51個;工業產品位居國際前10位的有18種;年銷售收入180億元人民幣、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沈陽機床,2011年登頂世界機床行業首位;沈陽機械裝備、汽車領域均形成千億元制造業產業集群。在這片富饒的、有著悠久工業傳統的土地上,創建東北地區首家“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是歷史發展所需,是國家戰略所趨,是檢驗檢疫責任所系。
2012年初,沈陽檢驗檢疫局開始籌劃“沈陽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聚焦機床、汽車兩大產業,探索尋找“沈陽制造”帶動沈陽出口工業整體走強的“支點”。2012年7月30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題的重要位置,刊載了長篇通訊《東北振興看沈陽》,沈陽取得了巨大成就,走過了輝煌歷程,并擁有了成功經驗,沈陽外貿經濟發展也留下了沈陽檢驗檢疫人的足跡,令人欣慰,催人奮進,這更加堅定了沈陽檢驗檢疫人的信心。
2012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檢驗監管司專題調研組在北方城市唯一選擇沈陽作為調研目的地,對沈陽檢驗檢疫局制定出口工業產品質量體系、文件標準的“沈陽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2012年11月,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沈陽市政府正式下發《關于開展創建沈陽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工作的通知》,標志著在地方政府和檢驗檢疫攜手共建下,東北地區首家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誕生,沈陽出口工業將再次發力并在東北振興大潮中劈波斬浪,沈陽檢驗檢疫局也將在推動沈陽出口工業發展、實現東北振興中書寫新的篇章。《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