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 山東省諸城市質監局緊緊圍繞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中心,立足于諸城實際,著力夯實基礎工作,服務長遠發展,頻頻搶抓機遇,出實招辦實事,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宏觀質量基礎不斷夯實。在去年率先出臺《諸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質量強市戰略的意見》的基礎上,今年年初又制定了《2012年質量強市項目化推進工作意見》,將全市質量工作分解成62項,實行項目化管理和推進,并納入市政府督察局重點督查事項,平時進行定期督查,年終進行考核;調整了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長親自出任,各分管市長任副組長,29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加強了聯席會議、調度考核、責任追究等工作制度的落實,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動、社會互動抓質量建設的良好氛圍,為全市質量工作的全面、有效、持續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聯合諸城市13處鎮街力量,組織了15家企業的17個產品申報山東名牌產品,2家企業申報山東省服務名牌、2家申報山東省省長質量獎、2家申報濰坊市市長質量獎、紡織服裝產業申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已通過現場考核驗收;重點突出了商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的創建工作,在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后,目前正在準備驗收,爭取實現諸城從名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到品牌區域的躍升。
二是企業技術基礎扎實有效。強化標準化工作。幫扶1家和3家企業開展了4A級、3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的創建,指導1家企業積極爭創了標準化示范項目;在完成《諸城綠茶》、《調理肉串》2個聯盟標準備案的同時,組織制定的《食品殺菌釜》聯盟標準即將召開專家審定會研究審定,年底可完成備案,屆時諸城市聯盟標準數量將達到4個。加強計量、認證工作。全力推行計量信息化管理系統,已錄入信息1.8萬條;指導6家企業進行計量體系確認、1家單位爭創誠信計量單位、15家省級重點用能單位進行網上數據直報,對32家自愿性認證企業及12家檢測機構進行了檢查備案。
三是檢驗檢測基礎不斷提升。圍繞服務諸城市主導產業發展,投資建設的占地15畝、建筑面積8500㎡的山東省商用汽車零部件質檢中心,環境材料試驗室于7月15日順利通過現場審查驗收,已獲得18個產品的143項參數以及51種方法的資質認定,并承擔了省局質量處下達的鑄鍛件產品質量合格率的調查統計檢驗任務,現正陸續開展檢測工作;全部投入運行后,檢測范圍將涵蓋座椅、制動管、金屬油箱等26類產品(其中9類為強制性認證產品)。諸城局省級肉制品質檢中心于7月27日得到省局批準建設,目前正在進行中心整體裝修改造方案的設計論證,相關設備也已列入2012年省政府采購。圍繞保障特種設備安全,投資100多萬元建設的氣瓶檢測中心,是全省唯一一家集民用、車載、工業三大類氣瓶的綜合檢測機構,自6月下旬開業以來,已檢測各種氣瓶1000多只;投資建設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考試中心于10月25日通過資質驗收,具備了7大類26個項目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考試能力。質檢所和商用汽車零部件質檢中心分別申報了“山東省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山東省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項目;計量所分光光度計檢定裝置、精密壓力表和0.3級測力儀標準裝置擴項工作順利通過考核,標準器總數達到34套。
四是內部管理基礎不斷加強。結合ISO9000體系認證要求,修訂完善了局規章制度,新制定了《重點工作項目化管理意見》,將質量強市、名牌、標準化戰略、三大安全、內部管理等重點工作分解為57項,實行班子成員和中層單位分工包靠,明確完成時限、工作目標、工作責任;出臺了《領導干部分工和科室職能界定意見》、《工作質量考核表》及《培訓教育實施方案》等多個文件,明確了人員責任和工作質量標準;為鞏固學習企業管理經驗成果,將優秀企業的工作作風在全局推廣,結合前期開展的風險研判活動,在局內進行了全面的作風整頓,對查找出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整改。(劉柏青 王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