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是民生的基礎和最重要的保障。檢驗檢疫部門作為“國門衛士”,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有效保障進出口食品安全,已成為來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當前情況下,長治檢驗檢疫局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2013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計劃,強化“一個責任”,推進“兩個轉變”,做到“五個結合”,努力促進長治、晉城兩市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一個責任,努力提升企業主體責任意識。一是督促企業認真執行《食品安全法》、《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要求》,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堅決落實進貨查驗、出廠檢驗、過程控制、質量追溯等管理制度。二是指導監督食品生產企業嚴格執行衛生安全控制體系。在做好過程監管的同時,幫助企業加大自檢自控能力建設。三是嚴格落實食品生產企業追溯制度,建立運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實現從源頭、生產加工到流通領域的食品安全全程監控。
兩個轉變,努力在創新監管方式上取得新突破。一是轉變現有“重產品檢驗,輕過程監管”的模式。在食品生產企業探索實施“三個一”模式,即:“一廠一品一案”,形成以“生產企業注冊為基礎、官方安全風險監控為重點、出口前檢驗為補充”的出口監管模式。通過實施新的出口食品檢驗檢疫管理模式,實現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從過去的一次性檢驗,向全過程風險監控的轉變,提高執法把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也有效降低企業運營和行政執法成本。二是轉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理念。樹立“以風險管理為核心,以分類管理為重點,以風險監控為手段,以保安全、促發展為目標,以最小的行政管理成本投入,獲取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回報”的監管工作理念。圍繞這一核心理念,確立兩大工作目標即風險可接受,體系可追溯。通過可有效追溯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快速定位風險源和風險隱患,針對性地采取風險管控措施,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五個結合,努力在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上實現新突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準確把握各個環節與各項工作之間的內在聯系,互相結合、相互補充、形成工作合力,是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關鍵環節。一是將食品安全監管與企業誠信水平結合起來。嚴格執行食品生產企業“紅黑名單”制度,優先在規模大、信譽好的企業試點高效便捷的監管和通關模式,既進一步促進了進出口大戶的規模發展,又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引導作用。二是將食品安全工作與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相結合。穩步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工作機制,大力推行以“企業為龍頭、基地為依托、標準為核心、品牌為引領、市場為導向”的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五位一體”發展模式,從源頭抓起,確保食品安全。三是將食品安全日常監管與專項整頓結合起來。根據認監委《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監督管理工作指導意見(試行)》具體要求,針對每個企業制定并嚴格執行監管計劃,結合國家質總局、山西檢驗檢疫局部署的專項整治行動,點面結合,形成合力,切實把各項監管整治工作責任和措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四是將食品安全與加強隊伍建設相結合。科學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離不開專業的人才隊伍。特別是目前在檢驗檢疫業務工作量不斷增長,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些都對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過開展業務培訓、開展崗位練兵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提升多崗位工作適應能力,不斷提升綜合管理能力,才能有效適應目前和今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需要。五是將食品安全與體系建設相結合。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與當前長治檢驗檢疫局大力推進的ISO9000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此加強過程管理,建立全面、科學、系統、嚴密的文件化管理體系,實施持續改進,確保每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做到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左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