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內功御“寒冬”
——江蘇蘇州檢驗檢疫局扶持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側記
去年以來,受國際市場蕭條、歐債危機,以及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等因素的影響,蘇州地區的經濟發展遭遇“寒冬”,大部分企業面臨著訂單減少、成本增加等發展難題。
為幫助轄區企業走出困境,實現持續穩定發展,江蘇蘇州檢驗檢疫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本著服務地方發展、服務經濟發展的原則,認真分析轄區民營經濟的特點,在今年初出臺“蘇州局深化國檢引航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十大服務措施”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具體服務舉措,取得顯著成效。
該局適時召開了企業代表座談會,通過與經營者面對面交流,了解企業在產品生產、銷售等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有針對性地實施幫扶措施。
結合蘇州市政府“三訪三解三促”活動,蘇州局局長汪秋霞帶隊到陽澄湖鎮政府召開企業代表座談會。當了解到蘇州轟天光學技術有限公司在產品3C認證、第三方檢測等方面存在困難時,汪秋霞當即表示盡快協調解決。
該局第一時間聯系CQC、中認英泰檢測中心工作人員,在兩天內三次到企業開展現場辦公。實驗室在開展現場辦公的第三天,也開始對企業的送樣產品進行檢測。在檢測過程中,該局針對產品電池兼容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見,并幫助企業完善產品性能。
在走訪調研基礎上,蘇州局根據實際制定“一企一策”。該局工作人員在走訪轄區蘇州永創車業有限公司時了解到,該企業同時生產成人自行車和兒童玩具自行車。由于產品分類標準不同,該企業需要蘇州局機電部門和輕紡部門分別出具兩個不同的許可證,而且在辦理同一批產品報檢業務時,需要機電和輕紡兩個部門分別派人對其產品進行檢驗。同時,由于存在不同的監管要求,這兩個部門還要分別對企業進行監管。
為此,蘇州局副局長李俊美帶隊深入企業,根據企業自身特點,通過內部協調進一步明確了永創車業的檢驗監管模式,即由一個部門負責監管。至于許可證,則進行聯合考核,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提高了檢驗檢疫工作效率。
在借鑒當地企業發展經驗的基礎上,蘇州局結合轄區經濟特點,為企業量身制定發展策略,助推企業轉型升級。該局聯合相城區輕紡企業協會,組織9家輕紡企業代表赴東莞開展交流學習。
該局在借鑒東莞輕紡企業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蘇州地區輕紡企業結構特點提出了五條指導性建議。一是改變目前傳統的純粹的OEM經營模式,引進優秀設計開發團隊開發新產品。二是大力發展技術創新,通過自動化程度升級,提高產量,降低成本。三是靈活運用“總部經濟”發展模式,把主要精力放在自主品牌的設計研發、產品原輔材料選擇,成品質量把控等重要環節。四是進一步發揮電子商務平臺作用,第一時間掌握國際市場動向,制定前瞻性應對措施。同時,引導企業嘗試網絡營銷模式,開發新的商機,拓寬銷售渠道,做到內外貿易優勢互補。五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優勢,加強內部協作,實現資源共享、技術互補,并利用地方政府優惠措施,加強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和檔次。目前,轄區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逐步轉變生產經營模式,加大了自主研發力度,在逆境中找到了新出路。
利用自身資源及信息優勢扶優扶強,幫助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蘇州上聲電子有限公司開展《質量發展綱要》宣傳活動時,蘇州局了解到該企業先后獲得多個省級、國家部委級的榮譽稱號,并且擁有國家級的博士后工作站負責核心技術研發工作,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優質企業。該企業由于業務發展的需要,準備建立國外生產工廠,利用國外勞動力、原材料的優勢節約成本,提高產值。但企業對在國外開建工廠的相關政策了解不多,建廠計劃受到影響。
經與相關部門協調,蘇州局積極幫助該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確保企業拓展國外生產基地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目前,上聲電子已在捷克、巴西等國家建設了生產線,實現了以生產線為原點,擴大產品銷售輻射面的目標。
此外,蘇州局不斷深化“國檢引航”服務品牌建設。在為企業量身制定“一企一策”的同時,還為企業提供行政指導,定期舉辦業務培訓班。貼心的服務,使得該局推出的一系列服務舉措受到轄區企業的廣泛認可。 (李 沖)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