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風光好 晉南水果香
——山西侯馬檢驗檢疫局推動水果擴大出口側記
□ 李樹梁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如今,山西不但是五谷飄香,就連水果產品也走出了國門,遠銷印度尼西亞、泰國、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水果種植業是山西省優勢特色產業,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前列。位于山西省南部的運城市和臨汾市,是水果主產區。這里的水果種植戶有47萬家,種植面積達到了330萬畝,年產量430萬噸。據統計,今年運城、臨汾兩地水果出口首次突破兩萬噸,達到2.23萬噸,共計653批、貨值近2000萬美元,同比增幅均達到10倍以上,創下水果出口量和增長幅度歷史最高記錄,出口總量達到了全省水果出口量的70%。
促合作
此前的晉南地區,水果產業發展得并不好。運城市每年的水果出口量一直徘徊在2000噸左右,而臨汾市的出口量則為零。人們為此嘆息,好山好水產出來的水果怎么就打不開市場,香飄海外?面對大產業、小出口的不利局面,山西侯馬檢驗檢疫局以“十二字方針”為指導,將促進兩市水果擴大出口作為“服務富民強市”的一個重大課題納入了“一把手工程”。
該局專門成立“水果出口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了工作目標和措施,全力支持轄區水果產業提升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和國際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水果產品出口量逐年增長。由于水果出口拉動,種植戶每畝果園較去年增收近萬元,真正給農民帶來了實惠。
該局領導先后帶隊深入吉縣、芮城、臨猗、萬榮、平陸等7個水果主產區走訪調研。與當地政府、水果主管部門及農業部門領導接洽座談。期間,與運城市果業管理局簽訂合作備忘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召開擴大水果出口暨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會議,加強業務、信息的溝通,共同研究運城果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擴大出口、壯大發展等問題;商議制定了共同幫扶擴大水果出口實現價高、質優的持續增長的七項措施。同時,促使地方政府在水果種植方面加大投入,進行土壤改良,安裝涌泉灌和微噴灌,配備彌霧機、頻振式殺蟲燈,架設防雹網等,確保水果質量。此外,該局還與珠海檢驗檢疫局等相關單位加強溝通合作,簽署了《擴大水果出口合作備忘錄》,為珠海當地一家包裝廠出具300噸蘋果“出口水果供貨證明”,為山西蘋果順利輸往澳門作了鋪墊。
抓升級
強勢推進管理標準化、質量體系化是侯馬局促進水果及其加工廠實現上檔升級的保證。該局專門制定了“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實施方案”,與當地政府和果業局簽署共同創建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合作框架協議,幫扶示范區3家出口企業下轄的6000畝注冊果園完成了GAP認證,支持企業全面提升水果質量。今年10月底,轄區臨猗、平陸、吉縣3個縣的果園成為國家質檢總局授予的“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單位。這是山西省首次獲批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標志著山西出口水果質量管理已經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侯馬局積極指導企業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符合水果輸入國要求的出口水果基地,完善質量監管措施。指導開展出口水果果園及包裝廠注冊登記工作,現場解決注冊登記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幫扶有條件的企業建立體系文件,改造硬件設施。同時,協調配合山西檢驗檢疫局認證處做好注冊備案工作。目前,備案出口水果果園已由26個增至39個,注冊水果加工廠由5家增至13家,水果品種達7種之多。一系列幫扶措施,有效保證了出口水果的質量安全,滿足了出口需要。
謀發展
侯馬局著力健全水果溯源體系,農藥殘留、有害生物防控監測體系,安全施肥用藥體系、良好農業規范(GAP)等,幫扶水果產業實現品質、規模、效益全面提升。對于出口水果企業,該局實施從基地種植到產品出口的全過程監控,搜集并了解國外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指導生產。同時,該局積極幫助轄區企業找出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完善實驗室建設。與當地政府合作,針對種植戶、經銷戶、企業開展技術培訓,為果農答疑解惑,為其解決在水果生產和加工過程中遇到的技術、政策等難題,有效促進了水果擴大出口。
該局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先行先試,解決農民出口過程遇到的各類難題。創建出口水果“綠色通道”,加快水果產品通關速度。將農藥殘留檢測關口前移,在開始加工或加工為半成品時,就抽取樣品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嚴格執行我國關于農產品出口減免檢驗檢疫收費政策,助企業減輕負擔;簡化報檢手續,縮短檢驗流程,實行“無假期、24小時”服務制度,對水果企業允許以傳真、電話報檢,以傳真、郵寄方式發放證單,當天報檢當天出具證單;規范水果出口經營秩序,保證出口質量安全和銷售價格的穩定,維護出口商利益。
如今,晉南的水果產業越做越大,大家也都在傳唱“人說山西好風光,尤其晉南水果香”。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