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生長”的竹子
——江蘇宜興檢驗檢疫局助力竹木產業打破外貿困局
□ 許元棟
今年以來,宜興地區外貿出口遇到了“寒冬”,但竹木產品出口在寒冬里的逆季節生長,為困境中掙扎的眾多企業作了表率。據江蘇宜興檢驗檢疫局統計,截至今年11月底,該市竹木產品共出口3568批、貨值超過1.9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71%和33.68%。
以宜興太華鎮為例。該鎮地處蘇浙皖三省通衢之地,有13.65萬畝土地,其中竹林就占了8萬畝。在這個僅有2.5萬常住人口的小鎮上,集中了8家竹木制品出口企業。今年1月至11月,該鎮規模以上的竹制品企業銷售收入達到6.7億元,同比增長43.9%。普普通通的毛竹,為何能成為出口創匯的利器;大大小小的企業,何以能在低潮中凱歌高奏?今年以來,宜興局積極通過調研摸情況,召集座談促交流,定期約談企業負責人等活動,全面了解竹木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結合業界動向為企業出謀劃策,并開通了熱線電話,助力企業逆境脫困。
宜興博大竹木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油漆廠。8年前,該企業響應政府“保護環境”的號召,將業務轉型為竹地板加工。
“我們是民營企業,資金少、技術弱,重工業不能做、高科技做不來,只能是靠山吃山,做起了竹制品!痹撈髽I負責人孫國強說。在宜興,有很多與博大公司背景類似的竹地板生產企業。它們大都“出身較低、起點很高”,在起步階段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微企業,做的卻是外貿出口的大買賣。
一開始,很多企業主根本沒有意識到檢驗檢疫工作的重要性,大都抱著得過且過、應付了事的態度進行生產和對外貿易。對此,宜興局開展了一場“幫扶進企業、服務到車間”專項活動。由局領導掛帥,帶領工作人員深入企業一線調研了解情況,并現場協調解決問題。今年,這樣的上門服務活動已開展了10余次。同時,該局改進工作模式,提供預約服務,保證每個企業的貨物均能按期出口。
“今年,博大公司的出口額已達4658萬美元,同比增長88.35%。”宜興局動植檢科工作人員說,“今年以來,我們已經進廠開展服務20余次,與企業技術人員開展風險分析排查,幫助企業完善了質量管理體系,強化了產品質量監控,逐步引導企業在竹制品出口方面越做越好!
宜興竹木地板是典型的墻內開花墻外香。雖然品質優良、外觀精美,但國內市場所占份額一直維持在較低水準!安豢鋸埖卣f,外貿訂單就是企業的生命線,產品質量就是懸在生命線上的尖刀,一旦產品質量出現問題,企業發展就無從談起!鄙衲緲I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巧生說,“不僅是地板木料、形狀加工有質量標準,就連拼合地板的鎖扣也有很高的質量要求,甚至還必須購買專利,一切都很不簡單!”
2010年,宜興局創新竹木草制品監管方式,通過為企業“質量提升”活動打分手段,建立了“現場抽批查驗+有毒有害物質監控+日常監管+年審”監管模式,獲得國家質檢總局領導的肯定。新監管方式實施兩年以來,已有3家企業獲評質量管理一類企業,4家獲評二類企業。對于質量管理水平高、誠信度好的企業,宜興局還實行優惠扶持政策,降低日常查驗比例,減少監管檢測頻次,加快企業通關放行速度。
森茂公司就是這一監管方式下直接獲益的典型。今年,該企業決定逆市出擊、擴充產能。出于成本、原料等多方面考慮,森茂公司在蘇北泗陽選址建廠。獲知這一情況,宜興局迅速行動,主動聯系當地檢驗檢疫部門,為森茂公司新廠區量身定制檢驗監管方案,并實施點對點幫扶措施,確保森茂公司盡快實現產能升級。在宜興局的幫助下,該企業建立起完善的質量檢測控制體系,并于今年9月獲評為“中國質量誠信企業”。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