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泰安市質監局推行電子信息化執法辦案系統
給質監行政執法裝上“電子眼”
本報訊 (馬 敏 王 霞 記者朱文達)在剛剛結束的全國質檢系統十大法治創新獎評選活動中,山東泰安市質監局推行的“電子信息化執法辦案系統的開發與利用”,入選全國質檢系統十大法治創新獎。泰安市質監局局長劉運富告訴記者,電子信息化執法辦案系統是規范、保障、監督行政執法權力運行的有效平臺,是促進行政執法高效高質開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提升質監形象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徑。
如何有效確保執法打假工作的透明性和公正性?遇到緊急突發情況,如何讓上級部門詳細了解現場情況?這是各地質監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在泰安市質監局,應對這些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就是信息化。該局稽查部門與電信部門共同研發了全方位信息化執法辦案系統,通過信息化綜合執法辦案平臺和天翼3G智能終端、高速無線寬帶的優勢,將一線辦案、案件審理各個環節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具有證據搜集固定、遠程調度指揮、上下互動指導、調解規范處置、典型案例指導、執法數據處理、執法信息共享等功能。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隨時攜帶現場執法記錄儀,該記錄儀能夠對執法現場進行動態、靜態的音視頻記錄,一方面便于對違法行為進行攝像、錄音取證,起到重要證據收集和保存作用;另一方面,記錄儀如實記錄執法人員的一言一行,保證了資料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執法人員需在執法活動結束后12小時內,將現場執法記錄儀記錄的信息轉存到信息庫,方便后續查詢取證。
今年10月31日14時50分,泰安12365質監熱線接到群眾舉報,岱岳區某幼兒園的3個孩子在飲用了某飲品公司生產的果汁飲料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嘔吐、腹痛、腹瀉現象。接到市局食品安全應急指揮中心的指令后,岱岳分局現場檢查組攜帶現場執法記錄儀前往該企業,依法對庫存產品進行封存,對庫存產品進行抽樣檢驗,責令該廠采取有效措施追回售出的問題產品,并向岱岳區食安辦報告,向工商部門發出協查通報。以上所有執法過程,全部通過執法記錄儀實時傳回到市局指揮中心。
“執法記錄儀一直‘盯’著我們呢。只要到企業檢查就得帶著它。”參與這次執法行動的岱岳區質監局執法大隊隊長裴軍告訴記者,由于該食品案件涉及幼兒身體健康,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泰安市質監局通過全方位信息化執法辦案系統,實現了市、縣兩局即時交流互動,市局通過網絡視頻參與指導縣市區局案審會。最終,涉案企業的負責人心服口服地履行了處罰決定。
據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自推廣電子信息化執法辦案系統以來,泰安市質監局行政執法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行政執法工作微觀和宏觀管理得以強化,執法工作實現了零投訴、零復議、零訴訟。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