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一抹高原藍
——記守衛在新疆南疆的檢驗檢疫人
本報記者 李 桐 魏 寧 陳 滟 通訊員 劉炳軍
一定要牢記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更加奮發有為、兢兢業業地工作……
——摘自黨的十八大報告
大雪滿邊疆,塞外風光殊。
在舉國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之際,“援疆宣傳口岸行”報道組赴新疆采訪。在新疆的幾個日夜里,伴著刺骨的寒風、干燥的空氣、顛簸的路途……從喀什、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紅其拉甫到卡拉蘇,從海拔1000米、2000米到4200米,一路走來,被在這里揮灑青春和熱血的檢驗檢疫人感動著。情注雪域邊關,嚴把國門安全,頭頂莊嚴檢徽,身著深藍制服,他們是在皚皚白雪的高原上涌動著的最美藍色。
在南疆廣袤的大地上,生長著無數生機勃勃的鉆天楊,它們既有堅強、挺拔的共性,又有俊美、灑脫的特質,成為新疆精神的代表。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熏陶,會油然產生一種為事業獻身的沖動。
“新疆是個美麗的地方,但是檢驗檢疫部門所面臨的人員、資金、環境、健康等困難,只有你們上到口岸才能感受到。”新疆喀什檢驗檢疫局局長吳浩在與報道組座談時感慨地說。
海拔4200米,天寒地凍,氧氣稀薄……12月5日下午,報道組從喀什驅車近300公里,趕赴全國海拔最高的口岸——卡拉蘇口岸。一進聯檢大廳,報道組就看到新疆卡拉蘇檢驗檢疫局一位女性工作人員正在對入境的塔吉克斯坦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和醫學巡查。
她叫王艷芬,今年26歲,老家在云南,進局還不到兩年。盡管臉龐略顯稚嫩、神情略帶憔悴,卻絲毫不影響她一絲不茍地工作。
“‘卡拉蘇’意思是‘黑水’,因為以前的牧民發現,長時間喝這里的水,牙齒會變黃脫落,頭發越來越少,不少人生育還出了問題……曾有專業機構的人員來這里測過放射線的輻射水平,據說測出的輻射量數值要比普通地區高出數倍,所以我們喝的水都要從外面運。這個全國海拔最高的口岸是我國和塔吉克斯坦唯一的陸路口岸,而現在我們局只有7個人,每個人的任務量都非常大,她是這個口岸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女孩子,確實很不容易。”該局副局長楊丁介紹。
檢疫查驗任務結束后,記者跟王艷芬聊起家常。“我剛來的時候就‘臥倒’了,適應了很長時間,現在總算習慣了。”這個高原上的80后女孩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甜美的微笑,讓報道組的成員們心頭一酸、百感交集。
兩年前,她考到喀什局,然后被分配到這里工作,由于用水和住宿問題,每天都要吃在卡拉蘇、住在紅其拉甫,往返100多公里的路程,兩地海拔差近1000米……周而復始,這樣的生活節奏持續了近兩年。
“現在口岸環境改善了,實行了輪班制度,我也習慣了這里的一切,每年還能回家一次,挺好的。”從云南到卡拉蘇,欣慰于每年一次的探家……誰說80后不敢于承擔,誰說80后不甘于奉獻?女孩的又一個微笑為那一抹高原藍作出了最美麗的注解。
“人都說高原高,人都說高原險,高原上有一片純凈的藍天”。一曲《高原藍》唱出了援疆援藏干部的心聲。援疆工作,凝聚著組織的關懷和領導的信任,也承載者家鄉父老的期望,更是邊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需要。
王樹祥,一位地道的東北漢子,是報道組在此次南疆之行中,聽到最多的名字。整整一年,在所有援疆干部中,他是在南疆援助時間最長的一個、走過口岸最多的一個、受到贊譽最多的一個。
2011年7月,王樹祥被廣東檢驗檢疫局選為第一批援疆干部來到喀什。在他所參與的所有工作中,朝覲體檢工作最讓他難忘。
脊髓灰質炎監測需要采集朝覲人員的血液和糞便樣本。在采集糞便樣本時,他遇到了麻煩。朝覲人員多在50~70歲之間,絕大多數是農牧民。為此,他每天都要仔細重復采集樣本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項,但每次都有樣本量太少的、太多的、弄得便盒里外都是糞便的。
怎么辦?不怕難!太少的,他耐心請求重新采集;太多的,他進行分裝;便盒里外都是大便的,他仔細清理。每次采集工作都要在濃重的氣味中熏陶3~4個小時。就這樣,他采集了糞便標本605人份,對605名朝覲人員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為后續監測工作打下基礎。其后的日子,他沒有下班時間、休息日,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摸索實驗條件,分析結果,和專家溝通,然后再重復試驗,分析結果,再和專家溝通。如此反復,終于脊髓灰質炎血清抗體、糞便核酸檢測實驗均獲成功,并取得了初步檢測數據。
像王樹祥這樣的援疆干部還有很多。而對于每位援疆干部,都有至親至愛的親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著,這是他們安心邊陲、奉獻人生的有力保障。
“孩子,乖,讓爸爸抱抱!”“來,伸手!接著這瓶水”……孩子乖乖地伸出雙手,做出擁抱的姿勢,一邊大聲笑著,一邊喃喃地叫著“爸爸,爸爸……”這不是一個父親回到家時與孩子玩耍時的情景,而是遠在吐爾尕特口岸的湖南檢驗檢疫局援疆干部張磊,正在通過網絡視頻與孩子進行交流。看著孩子一次又一次伸手去抓自己手里的瓶子,一聲又一聲地大喊著“爸爸”,張磊欣慰地笑了,而在一旁的吐爾尕特檢驗檢疫局局長楊曉林心里一陣酸楚:“孩子太可愛了,但他不知道,此時張開的雙臂感覺不到爸爸的力量,伸出的雙手觸及不到父愛的溫度……”
從內地錦繡,到戈壁荒灘,從繁華都市,到大漠邊關,來自山東、廣東、遼寧、湖南等地的一位又一位援疆干部用忘我的工作、博大的胸懷和感恩的心為那抹高原藍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又一筆……
如果你恨一個人,要讓他去紅其拉甫,這里的人們生活非常艱辛:寒冷的天氣、單調枯燥的生活、與家人距離遠……如果沒有信念很難堅持下去;如果你愛一個人,要讓他去紅其拉甫,到那里工作生活一段時間后,會找到信念的力量。
紅其拉甫口岸,位于平均海拔4200米的帕米爾高原之上,這里,永遠有煮不開的熱水和吸不足的氧氣。
胸悶、頭暈、乏力、失眠……報道組一上口岸,就遇遭遇了“下馬威”。“剛上高原時的反應還不算強烈,再過兩天才能感覺到厲害。”喀什檢驗檢疫局紅其拉甫辦事處主任木合塔爾操著一口帶有維語腔的普通話說,“前不久,我們這來了一名遼寧檢驗檢疫局衛生檢疫監管處的援疆干部吳永忠,上高原后反應很強烈,血壓達到160,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半夜醒來只能在院子里轉悠。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嘴硬‘我盡量克服,不跟黨組反應,我也是個黨員’。就這樣,他堅持按照操作規程完成登車檢疫、體溫檢測、醫學巡查、攜帶物檢疫、衛生處理等每一個工作程序,為我們的脊髓灰質炎防控工作提供了非常豐富、翔實的經驗。”對于吳永忠來說,在這個遠離都市喧囂、也遠離都市繁華與便利的地方,高原升華了心靈,雪域重塑了堅韌……
“這張照片里的很多同志現在有到烏魯木齊的、有到喀什的、有到伊爾克什坦,很多人都走上了領導崗位,成為了各個部門的骨干,所以說,紅其拉甫能鍛煉人、培養人。”木合塔爾帶著報道組參觀了該辦事處的查驗大廳、文化走廊,在一張幾年前該辦事處的合影面前,這位憨厚樸實的維吾爾族漢子介紹起來,“我們這里有一位檢驗員牙合甫·蘇里坦,在一次上山前,對年邁的母親反復交待‘孩子醒來后,千萬別忘記喂他吃糖丸’,然后就踏上了漫漫‘上山的路’。這一待就是3個多月。在這期間,剛滿一歲的兒子突然連續幾天高燒不止,最終卻因老母親忘了喂孩子吃糖丸,錯過了預防的最佳時機,導致小兒麻痹癥終身下肢殘疾。當牙合甫從口岸下來看到可愛的兒子左腿肌肉萎縮、已經殘疾的孩子時,這個剛強的漢子哭了,這個從事預防醫學工作、曾經親手給無數兒童喂下糖丸的檢驗檢疫人,卻沒有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服下這粒‘救命’的糖丸……多年來,紅其拉甫檢驗檢疫人就是這樣舍小家、顧大家地忘我工作著。”
“以前我去分支機構考察,看到他們那么艱苦的條件,都會道一聲‘辛苦了’,而他們的回答卻都是‘習慣了’。一個‘習慣’包含了多少奉獻啊!”今年初剛從廣東調任新疆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的陳胤瑜對報道組成員們感慨道。
順著山路,踏上返程。沿途的雪山,那種圣潔和澄澈沖洗著靈魂,那句“習慣”與“奉獻”激蕩著心田。回望高原,看到的是荒涼,入心的是感恩,收獲的是堅定。對于這里的人,支撐的是信仰。
漫天雪舞寒風烈,云里千山鳥飛絕,而高原上的那一抹藍色,最美!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