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監亮利劍 整治促提升
——湖南省電線電纜行業質量整治提升工作紀實
□ 王融國 高勇波 沈 偉
各類火災事故中,三分之二的“罪魁禍首”是劣質電線電纜;
湖南300億元的電線電纜市場份額中,本土企業僅“三分天下有其一”;
低價競標的“潛規則”中,70%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深受其害;
2011年湖南省重點工業產品監督抽查,電線電纜質量合格率僅為76.3%。
問題不容忽視,質監守土有責。一時間,質監亮利劍,烽煙起瀟湘!被譽為國民經濟“血管”和“神經”的電線電纜質量整治提升行動在三湘大地悄然拉開序幕。
湖南省質監局局長蔣新祺(左一)在電線電纜企業實地調研。
憂 迫在眉睫須整頓
湖南電線電纜的發展,受益于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隨著與電線電纜行業密切相關的電力、通信、交通、運輸、家電等行業的飛速發展,旺盛的市場需求,拉動了湖南電線電纜行業的持續增長。60年的發展歷程,湖南省電線電纜企業從小作坊到大企業,產品由簡而繁,涵蓋了5大類、20多個種類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輸送、通信傳輸、軌道交通、冶金機械、家電設備、航天航空等幾乎所有行業的需要。
然而,一邊是300億元的大蛋糕,一邊卻是湖南線纜行業呈現的“點高面低、有牌無名、市大份小、良莠不齊”現狀,有心分蛋糕卻無力切蛋糕,令湖南眾企業尷尬不已。
點高面低。湖南電線電纜產業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初,60年的光陰、60年的征程。從最初的5家國有企業,發展到了現在的77家企業,有呱呱墜地的欣喜,有蹣跚學步的猶豫,更有自力更生、自主發展、艱苦奮斗的自信堅定和不懈拼搏,揮灑了幾代線纜人的豪情和青春,傾注了幾代線纜人的血汗和智慧,金杯電工、華菱電纜、金龍電纜、恒飛電纜等老牌企業在鳳凰涅槃中獲得新生,成為了省內年產值過十億元的龍頭企業,他們的輝煌見證了湖南電線電纜行業發展所經過的風雨歷程。然而,在這77家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僅10家,近90%為中小企業,點高面低的現象無法回避。
有牌無名。翻看湖南的線纜史,曾經的輝煌足以讓三湘人民驕傲。1984年,衡陽電纜廠經國家質量獎評審委員會審批,成為全國率先獲得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的廠家。1985年獲得國內第一張電工產品認證證書,率先與國際接軌,進入安全產品認證行列。湖南省電線電纜行業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位于國內前10名。然而,隨著廣東、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等省份線纜企業的發展,湖南線纜企業的整體水平下滑,僅處于中等甚至偏下的位置。全省電線電纜行業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產品設備利用率低、產業集中度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中低端市場競爭惡化等突出問題。全省雖然有金杯、華菱等知名品牌企業,但在全國的市場份額不大,行業影響力不強,品牌競爭力不大,有牌無名的現狀直接影響了行業的發展。
市大份小。世界任一地區或國家,不論發達程度如何,其電線電纜用量約占其GDP的1.5~2.5%,是機械行業中僅次于汽車行業,比工程機械、變壓器行業等還大的第二大子行業。經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線電纜分會不完全統計,2011年中國電線電纜產值達到11000億元(包含出口),已連續5年以上成為世界第一電線電纜生產大國。湖南省2011年電線電纜用量為300億元,市場容量巨大。但本省企業占領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00億元,只占三分之一。由于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工藝,高端產品比重小,導致省內電線電纜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利潤空間大的高檔電纜領域,幾乎被法國耐克森、意大利普睿斯曼、美國比瑞利、日本古河等國外企業搶占。三分之二的低端產品市場又被廣東、江蘇、浙江、安徽、河北等外省企業占據,市大份小的矛盾令湖南本土企業尷尬不已。
良莠不齊。從湖南省質監局2011年底組織的重點產品監督抽查情況來看,質量抽查合格率僅為76.3%,同時,電線電纜無證生產、假冒名優、摻雜使假、縮水瘦身、標注失范、把關不嚴等人為生產假冒偽劣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低于成本價競標、簽訂購銷合同的現象更是時有發生。尤其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假冒、劣質電線電纜充斥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市場,甚至進入保障房建設等一些基礎民生項目和國家、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給公共安全帶來嚴重隱憂和威脅。良莠不齊成為阻礙湖南線纜行業整體形象最大的絆腳石。
湖南省質監局副局長徐新楚(左二)在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和員工探討產品質量。
治 組合出拳強監管
數字不僅僅是數字,數字能知不足,數字也能見全貌。
當一組組深刻揭擺電線電纜深層次問題的數據擺在湖南省質監局局長、黨組書記蔣新祺的辦公桌上時,他震驚了、心急了!隨即做出了“全面啟動質監利劍行動,迅速展開質量專項整治!”的批示。
4月23日,湖南省質監局在衡陽召開全省電線電纜產品質量提升暨專項整治工作會議。會上,副局長徐新楚亮出了“實施集中整治,強化技術支撐,提升線纜質量,打造湘字品牌,壯大本土企業,服務湖南發展!”的工作思路,得到了與會企業及業內人士的一致響應,并率領全系統監督、執法、質檢人員,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6月一個炎熱的上午,一家線纜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興沖沖地來到省質監局領取公司申請續發的生產許可證,卻被告知因審查過程中發現了擴大產能的情況被暫緩發放。這,不過是整套“組合拳”的“起式”。為了切實發揮生產許可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的規范和約束作用,促進電線電纜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質監部門全面落實1999年9月1日后不準新建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的產業政策,對于新申請企業堅決不予許可和頒發3C證書;對于期滿換證企業,嚴格審查企業生產條件和產能,不準擴大產能;對于不能正常生產、生產條件不能持續達到要求、監督抽查連續不合格的,要依法及時吊銷和撤銷證書。曾經的90家線纜生產企業被規范到77家。市場準入嚴格了,行業門檻抬高了,小作坊被淘汰出局了,源頭把住了。
接著,湖南省質監局給企業量身訂制的“套餐”新鮮出爐。通過資料審查和現場審核,將77家電線電纜生產企業按照“產品分類、企業分級、監管分等”的原則,劃分為AA、A、B、C四級,配套實施信用監管、責任監管、常態監管和加嚴監管相對應的措施。以金杯電工、華菱線纜為首的11家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最高等級的AA級企業笑逐顏開,剩下的54家A級企業、10家B級企業和2家C級企業則鎖緊了眉頭,覺得頭上的“緊箍咒”又被收緊了幾分。業內人士指出這種配套不同等次的監管模式,能把最優的、最重要的監管資源投入到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點問題上來。
如果說前面兩招是柔中帶剛的“明示”,接下來的招式便是重、準、狠,招招點中要害。
抓重——省質監局印發了《湖南省電線電纜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要求各級質監部門要緊盯在建保障性住房工程、重點項目建設工程、電力兩網改造工程、工業園區廠房建設工程的四類重點工程,緊盯以長沙、衡陽為代表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集中的主產區和監督抽查合格率低的地區這兩大重點區域,緊盯導體和絕緣材料等主要原材料采購驗收環節、關鍵工序和工藝控制環節、產品出廠檢驗把關環節等三個重點環節,做到突出重點,抓住不放。
求準——質監部門通過實施重點工業產品抽查、提高定期檢查頻次、開展市場風險監測、實行舉報申訴核查等多種方式,先后組織重點抽查2次、市場風險檢測1次、申訴核查43次、增加定期監督檢查批次139個、涉及本省企業77家、外省企業29家,涉及產品391批,形成案件83起,基本上將全省所有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和外省進入我省的電纜企業全都納入了抽查的范疇。通過抽樣檢測、風險分析、監督把關,從源頭上實現了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準確發現、及時追查。
打狠——通過重點查處使用劣質銅材和變小線徑導致電線電纜導體電阻超標、絕緣護套厚度和抗張強度及斷裂伸長率不達標、定量包裝不符合要求等,全面查處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生產許可標志、認證認可標志、名牌產品標識等質量標志問題,嚴厲打擊電線電纜產品摻雜摻假、以假充真、假冒名優、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質量違法行為。對涉嫌質量違法的65起案件、涉嫌無證生產的2起案件、涉嫌制假售劣的16起案件進行了依法查處,報請當地政府取締生產黑窩點3個,列入“黑名單”并公開曝光違法企業13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案件2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深入推進分類監管創新、持之以恒開展執法打假、不斷強化主體責任落實、逐步完善檢測技術支撐,著力鞏固專項整治成果,全面提升線纜產品質量。”徐新楚如是說。
持之以恒!道出了電線電纜質量提升道路的艱辛與漫長!
持之以恒!筆者看到的是質監部門的決心;企業看到的是行業健康發展的信心;百姓看到的是安居樂業的放心。
謀 協力同心破潛規
事實上,假冒偽劣現象只是一個表象問題。行業潛規則,才是其背后影響電線電纜行業發展和質量水平的深層次原因。
低于成本競標就是電線電纜行業潛規則的突出表現。電線電纜的產品質量問題,既與行業發展階段、市場發育程度和技術進步水平有關,更與企業質量誠信缺失有關。少數生產企業一味迎合和追求低價中標,不講質量誠信,以犧牲質量“謀求”市場。目前,電線電纜行業秩序散亂,低水平、高能耗、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全行業生產能力已大大超過市場需求,造成很多產品嚴重供過于求。加之進入門檻低,許多質量保障能力不強和檢測手段不全的小企業得以混跡于行業之中,另外原材料不斷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使假冒偽劣、低中劣供、低進高出成為行業潛規則,不但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還使依法生產的企業及經銷商步履維艱。
近年來由于銅材價格居高不下,有些企業低價中標后,為了保證利潤,采取銅包鋁、銅包鐵、銅包鋼、銅包劣質銅等手段,還有些企業在絕緣護套電纜中兩頭使用高品質銅材、電纜中間部位使用劣質銅材。弄虛作假五花八門,非法牟利用盡其極。
“有個600萬元的標,我們有條件,能接下來,但我們不敢接,為什么?生產成本預算都在635萬元以上,做了就虧,除非你生產劣質產品。”湖南“金杯”電工的掌門人吳學愚一直告誡他的員工要做良心產品,所以對出現流標的現象已見怪不怪了。
競爭——廉價——質次——競爭,整個行業陷入了惡性循環。破解行業潛規則,成為質量提升的一個重大瓶頸。
“不但要把省內企業的質量抓起來,還要將外省的劣質電纜趕出去,只有這樣,這個行業才會有希望,才能真正健康發展。”這是全省電線電纜企業的共同認知和強烈愿望。為破解行業潛規則,質監部門聯合相關職能部門,深入調查,發揮優勢,并與電線電纜專業委員會反復商討后,使出了七招“殺手锏”。
第一招是實施分類評查,重點扶持質量保證能力較強的AA類企業;第二招是實施監督抽查,重點推介質量穩定合格的優質線纜產品;第三招是實施聯合督查,重點跟蹤市政、住建、電力、廠房等在建工程項目;第四招是實施追溯倒查,重點抓好線纜質量安全市場風險監測;第五招是實施警示排查,重點盯住納入質量誠信“黑名單”的違法企業和假劣產品;第六招是實施價格檢查,重點測算產品生產基本成本并將其通報給相關部門和招標用戶;第七招是實施違規稽查,重點查處產品“低中劣供”和標的“低進高出”等暗箱操作行為。
“殺手锏”下去后,電線電纜行業產生了較大的震動:從湖南省質監局近日組織的對全省電線電纜行業的銅材、絕緣材料、線纜成品的抽樣情況來看,本省企業魚目混珠、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抽樣合格率達到了91.7%;從相關部門單位反映的情況來看,企業盲目降價競標的現象大幅降低,理性競爭,甚至自覺退出項目競標的例子時有發生,進入市政工程、廠房建設、電網改造、重點項目的電線電纜質量得到了較快的提升和較好的保障。
在金杯、華菱、金龍、恒飛等規模企業調研時,筆者發現一種特殊的現象,企業在接單的時候開始“選擇性”地接單,甚至是“拒單”。
“考慮投資成本、收益回報和風險承擔,如果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基本底線之外,這樣的單我們寧可不要,堅決不做!”華菱線纜老總丁偉平如是坦言。
拒單,已經成為湖南電線電纜行業的一個新名詞。當問及是否會減少企業產值時,金龍電纜老總毛冰花告訴筆者:“短期內肯定會,但長遠看,肯定會穩定增加!市場相信負責任的企業!”
“雖然我們的工作取得了階段成效,但是破解潛規則的路還很長。”徐新楚對我們分析道,“徹底破除潛規則這個問題,政府的高度重視、部門的聯動支持、企業的守法規范、用戶的理性選擇不可或缺。如果價低質次的產品沒有市場和銷路,就不會有人造假制劣,自然就不存在‘惡性競爭’了。”
升 行業發展顯生機
12月的長沙寒意日隆。依舊是局長蔣新祺的辦公室,依舊是那張辦公桌,依舊是監督處呈送待批的抽查文件。
91.7%!超過全國抽查平均合格率1.1個百分點。過去質量問題突出的主要是額定電壓1KV和3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和聚氯乙烯絕緣軟電纜電線兩種產品,通過整治提升,這兩種電纜的質量明顯向好,鋼芯鋁絞線今年抽查合格率均為100%,電力電纜的抽查合格率也達到95%以上。從企業規模來看,雖然質量抽查問題較多的企業還是集中在小微企業,抽查合格率僅為87%,但規模企業產品抽查合格率卻達到了95.6%。蔣新祺微微上揚的嘴角透出了笑意,仿佛窗外吹來的風也有了些許春的暖意。
“組合拳”打出了成效是意料之中的,但工作強度之高、難度之大卻是意料之外的。半年時間,77家電線電纜生產企業、286家直銷門店、131家在用電線電纜的建筑工程、56個城網農網改造項目地毯式的排查造冊,抽樣檢測電線電纜產品197個批次,搗毀電線電纜制假、無證黑窩點3個,立案80余起,共對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的15家企業、生產條件不符合要求的37家企業責令整改,對25家存在較為嚴重質量問題的企業依法停產整頓,暫停3C證書9張。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稽查總隊的支隊長陳紅清楚地記得,在查辦河北省某電纜有限公司向郴州某礦業有限公司生產銷售貨值金額近500萬元的劣質礦用電纜案時,為了抽取樣品進行檢驗,他和他的隊員用雙腳丈量了17個礦區100多個礦井坑道,經過半年的調查、取證、檢驗,查獲了導體電阻、電纜外徑、絕緣平均厚度、動力線芯絕緣和護套老化前抗張力強度、絕緣最薄處厚度、絕緣熱延伸試驗等項目均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劣質電纜8萬多米,將該批不合格的礦用電纜從礦井坑道內全部撤出、收回扣押,有力化解了礦井安全隱患。這不過是質監工作中的一個小片斷而已。
據了解,自4月23日省質監局在衡陽召開全省電線電纜質量提升暨專項整治工作會議以來,全省質監系統集中行動、重拳出擊,不僅有效破解了一些行業的潛規則,督促整改了一批突出的質量問題,而且取締關停了一批無證企業,立案查處了一批嚴重違法案件;不僅電線電纜的質量水平整體得以提高,生產企業的責任意識得以普遍增強,質量安全的違法行為得以基本遏制,而且培育出一批像金杯、華菱、金龍、恒飛等骨干企業為標桿的AA類企業。
在對整個行業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形成高壓打擊態勢、帶來極大影響震懾的同時,各級質監部門還不停地走訪企業,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需要,竭力做好幫扶工作。為改善市場競爭環境,增強全省電線電纜行業市場競爭力,促進電線電纜行業可持續發展,他們擬引導行業建立聯盟標準和技術檢測共享平臺,定期向政府遞交行業發展分析報告,出臺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的相關政策。據悉,“湖南省質量檢驗協會電線電纜專業委員會”也在籌備組建中,并將通過出臺《全省電線電纜行業自律公約》等行業規范、編印《湖南電線電纜》會刊、建立湖南電線電纜網站、組建管理和技術專家庫、建立聯絡員和專家QQ群,采取多種方式,暢通各種渠道,有效滿足企業訴求,促使我省電線電纜行業步入以質取勝、健康持續的發展軌道。
“電線電纜是國民經濟的‘血管’,讓血管更健康、流通更順暢是我們的職責,我們一定會做好這個‘清道夫’的工作。”蔣新祺對此信心十足。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