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會管理 提升服務水平
國家標準委副主任孫波解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十二五”行動綱要》
□ 本報記者 徐 風
黨的“十八大”將社會管理與民生并列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2012年10月23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標準委)已在印發《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十二五”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通知中提出落實要求。
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并非全新的標準化工作領域,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卻讓人耳目一新。為此,本報記者對國家標準委副主任孫波進行了專訪。
記者: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不同于具體產品,標準化對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孫波:制定《綱要》,是國家發改委、國家標準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等27個部門的共識。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已經成為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黨的十八大將社會管理與民生并列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報告全文16處提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11處提到公共服務,說明當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標準作為一種普適工具,已經由工業領域擴展到農業、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減少因不規范、不透明、水平低造成的損耗,要優化技術和管理,優化流程、行為和效果,就離不開標準化。服務型政府、廉潔型政府、高效型政府同樣離不開標準化。2012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在10個領域建立和完善國家標準體系!毒V要》涉及公共教育、公共醫療衛生、勞動就業服務、公共文化體育、公共交通、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等14個方面。作為現階段標準化工作的一個重點,落實《綱要》既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舉措。
記者:我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是否是標準化介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最佳時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孫波:我國目前正處于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標準化在其他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效,使社會標準化意識顯著增強,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正需要標準化介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基本思路在《綱要》中有完整的表述,無論創新工作模式還是完善工作機制,主要出發點都是民眾的需求。要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制修訂一批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標準,如基本社會服務領域的優撫安置、社會救助、基層民主、社區建設、社會福利、慈善與自愿服務等相關標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涉及的行業和部門較多,需要完善標準化工作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模式,需要建立標準實施監督體系及標準化工作運行體系,如制定《綱要》的27個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配合協作,共同推動的合力。
記者:《綱要》提出了6個具體的工作目標,是否能直觀地描述一下到“十二五”末,我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標準化水平可以提升到怎樣的水平?
孫波:在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到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新的任務和目標,如到2020年,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業體系基本建成等等!笆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的目標是:初步建成全面覆蓋、重點突出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初步形成制度化、系統化的標準實施推進模式和運轉順暢、協調高效的標準化工作機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此,《綱要》提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在11項重大工程的帶動下,到2015年年底要實現以下目標:研制800多項標準,開展約300個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進行近200項標準化科研,培養一支1萬人左右的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標準化工作基本滿足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需要。
目前,國家標準委與相關部委已經積極開展了《綱要》落實工作,包括制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細則》等文件,加快建立推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的聯合會商機制,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工作等等。我們將按照十八大要求,本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做好各項具體工作。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