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質量強市這把金鑰匙
——訪浙江省溫州市市長陳金彪
□ 本報記者 曹吉根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是質量發展戰略的積極踐行者,也是最大受益者。被列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單位,體現了國家質檢總局對溫州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也是溫州必須承擔的一個歷史責任。”談起溫州質量發展的歷程,溫州市市長陳金彪感慨頗多。
陳金彪認為,溫州之所以能夠走出“質量立市、名牌興業”的持續創新發展路子,是各種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首先,溫州人的質量意識很強。因為有過切身的經歷,溫州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界特別推崇“質量是企業生存之道”的理念,抓質量和品牌建設的意識尤為強烈。其次,溫州政府抓質量建設的決心和力量很大。溫州作為全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市場化程度高,中小企業數量多,大項目、大企業和高新企業相對較少,與其他以國有、外資、合資等大中型企業為主的城市相比較,溫州的質量安全隱患更多,質量提升難度更大,更需要政府的作為和引導,倒逼政府下更大的決心,在質量發展之路上做出更大的努力。“質量發展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持之以恒、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經濟困難時期也是調整結構的最佳時期,必須痛下決心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陳金彪看來,高附加值和低價格是市場經濟的兩大法寶。從溫州的發展實踐看,物美價廉是溫州產品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最重要法寶。不過到了今天,生產要素優勢轉移,導致溫州現有產業結構在全球化產業鏈中喪失比較優勢,物美價廉這條路不可能再繼續走下去了,必須把提高附加值這個法寶放在首位,把質量強市戰略作為提高產品附加值必然選擇。
陳金彪對做好質量強市工作、加快推動溫州轉型發展充滿信心。他說,在溫州這片土地上,已經積淀形成了“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質量精神和“以人為本、以安為先、以誠為基、以質取勝”的質量建設理念,工作基礎和環境條件已經成熟。溫州市政府對抓好示范創建工作,已經做好了最充分的準備,目標任務非常明確。據他介紹,溫州將以五大載體抓手統籌開展創建工作:一是抓機制倒逼。強化“三保”、畝產論英雄、安全生產等系列舉措,寧可犧牲GDP、少增稅收,也要利用倒逼機制擠掉“低小散”產業,切實為優質企業騰出資源空間和環境容量。二是抓平臺打造。加快推進現代產業集群示范區和各類產業集聚區建設,強化融資、審批、技術和產品交易等綜合配套,尤其要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進一步健全完善質量檢測體系。三是抓增量帶動。積極推進溫商回歸和央企入溫,大力引進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培育發展新一代戰略性新興產業。四是抓存量提升。強化科技投入,加快改造提升特色優勢產業,推進企業整合重組。五是抓公共環境優化。著力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在企業“圍墻外”打造一個保姆式、全方位服務體系,讓企業在“圍墻內”安心搞生產。陳金彪表示,溫州在失去“人無我有”的先機后,必須充分利用好市場“倒逼”的機遇,通過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打造“人有我優”的新優勢。
在采訪中,陳金彪對今年的質量強市工作目標任務做了簡單介紹,總的來說就是實施“345質量計劃”,即實施知識產權、標準化、品牌三大戰略,建立質量安全保障、質量技術支撐、質量誠信、質量評價四大體系,建設質量強市的基礎工程、平安工程、重點工程、導向工程和惠民工程五大工程,確保2014年通過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驗收。
城市名片
1993年,溫州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實施“質量立市”戰略,通過實施“358質量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溫州制造”逐漸成為質量和品牌的標簽。現在,溫州已成功培育了38個國家級工業產業基地,獲得中國名牌產品38個、中國馳名商標42枚,先后三次獲得“全國質量立市先進市”稱號,被評為“中國品牌經濟城市”。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