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食品是人類最直接、最重要的消費品。自古以來,食品質量安全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更高、更廣泛、更具體。于是,食品質量安全就與國計民生、社會和諧、經濟健康發展以及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密切相連,生生相惜。
河南澠池縣作為豫西地區偏遠的一個小縣城,經過多年來的經濟發展,食品生產格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1-2家食品生產企業,幾個家庭式作坊逐步發生壯大到目前產值5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10家,食品生產加工單位47個的發展狀況,如有品牌影響的“仰韶酒”、“尚正牛肉”等就名列其中。雖然全縣食品生產單位不多,但監管難度依然艱巨,形勢不容樂觀。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結合澠池工作實際談幾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一、分類管理,區別對待
縣級食品企業基本存在規模偏小、設備落后、環境相對較差的局面,以家庭式作坊為主。因此監管任務反而更加艱巨。在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實施監管的時候,我們不是一概而論,而是緊密結合各自實際,分類管理,區別對待,從而使監管工作更具針對性、有效性和實用性。拿澠池縣的食品生產單位來說,我們就按照經濟類型、規模大小、生產情況、產品類別等幾個方面進行劃分和管理。如按產品種類分,全縣共有糧食加工企業14家,純凈水生產企業6家。而這些企業在規模、生產情況等方面又有許多不同。因此我們在建立健全企業檔案的基礎上,再按企業所具有的規模和管理水平加以區別對待。對企業規模、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我們本著扶優扶強的原則,著重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檢驗檢測能力等方面加以指導和幫扶,使強者恒強;對于小企業采取就地引導的方式,不斷加大跟蹤服務力度,運用質量管理、質量檢驗、標準、計量等技術手段對企業進行不間斷的服務,確保企業產品質量的穩步提高,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對小作坊我們則實行監督和幫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確有潛力的小作坊引導其做大做強。對確實不能改變現狀,生產狀況差、管理水平低,產品質量又極不穩定的企業,通過強制檢驗、定期監督檢查、不定期監督抽查、日常巡查等方式方法強制性迫使企業走規范化管理的道路。對確不能生產合格食品的生產加工企業或已經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進行強制關閉,對無證企業堅決取締。由于采取分類管理的方式,使不同企業的產品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全縣食品質量安全指數不斷提高。截至目前全縣肉制品、小麥粉、糕點、飲料、白酒等食品省、市、縣三級綜合抽樣286批次,其中縣級106批次,8批次不合格;市級80批次,6批次不合格;省級63批次,5批次不合格;食品包裝物抽樣6批次,合格率達到100%。綜合產品合格率為94.3%,較2011年的同期合格率相比上升了1.3個百分點。
二、落實責任,加強監督
生產條件簡陋、生產設備落后、生產環境較差幾乎是所有小作坊的共性,也是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落實責任,加強監督也是必須之舉。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主要是加大對食品安全生產責任制和打假責任制的落實,與所有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簽訂食品生產安全責任狀,最大程度上杜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可能性。同時實行“四定”跟蹤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方法,即“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責任”。將全縣劃分成4個監管責任區域,責任到人。對需要幫助的食品生產企業,責任區內責任人應第一時間給予最大限度的幫助;對在區域內發現有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生產企業,責任人應第一時間上報相關部門,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查處,及時將假冒偽劣產品消滅在萌芽狀態。此外,對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實行“一檔一號”終身制度和“戶籍”管理制度,即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只有一個檔案號,該檔案記錄了該食品生產企業從建檔開始時的所有監管記錄、服務記錄、巡查記錄以及歷史不良記錄等檔案資料,責任區內責任人對轄區內企業的“戶籍”進行管理,監控轄區內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通過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戶籍”管理,真正做到對食品生產企業狀況了如指掌,確保所有的食品生產企業能監控到位。
在打假責任制的落實上,我們采取打防結合,監管到位的方式進行。除按照監管責任進行相應的監管外,還組織一系列的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種食品違法行為。如我局在今年已組織開展了小麥粉、飲料、夏令食品、月餅、打非打濫食品添加劑等專項行動。目前已檢查生產企業78家次,立案查處食品違法案件7起,使違法生產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通過落實責任,加強監督,近年來,全縣未發生一起質量安全事故,確保了食品質量安全。
三、強化培訓,加大宣傳
一是進一步加大對監管部門人員和企業質量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增強市場適應能力;二是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分析報告制度。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及時分析區域內的食品安全監管狀況,為政府制定發展規劃,進行宏觀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三是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大宣傳《食品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范假冒偽劣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形成對食品安全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圍;四是要積極扶持、培育名優食品品牌,大力表彰、獎勵名牌食品生產企業。積極引導食品企業走以質取勝的發展之路,不斷提升食品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五是加大對食品的監督抽查和對不合格企業的后處理工作,采取召開產品質量分析會、不合格企業廠長(經理)培訓班以及座談會的形式與企業共謀發展之路。2011年以來我們共對5家不合格企業的產品進行了整改,舉辦質量培訓班1次,召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2次,全縣28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家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及19家生產加工小作坊的負責人全部參加,增強了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在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質檢機構自身實力和企業檢驗檢測能力上下功夫,加大檢測設備的投入力度,使技術人員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應根據需求爭取多配備一些高、精、尖的食品檢測設備,以適應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需要。對企業我們不僅要提供檢驗報告,更要加大對原材料進貨驗收及產品出廠銷售檢驗的服務力度,對產品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作,不容我們有絲毫的樂觀和松懈。我們應按照各地不同的實際情況,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建立“統一管理、分類指導、重心下移、層級負責”的監管新機制的總體要求,加強食品質量管理,規范和健全食品管理體系,從根本上解決食品生產加工中存在的問題,合力構建食品質量安全的良好局面。
(作者為河南澠池縣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