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多方力 打組合拳
山東省質監部門充分運用優勢資源提升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效能
本報訊 (記者朱文達)如何使用好現有資源開展有效監管,是質量監督部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山東省質監局按照“發現問題——綜合整治——幫扶提高”的途徑,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資源,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打出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有效提升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效能。
去年以來,該局結合國家質檢總局組織開展的電線電纜等10類重點工業產品的質量提升活動,將監督抽查、生產條件現場檢查和無證清查組合成為“三位一體”的監督模式。在整治過程中,該局積極探索建立抽查聯動、檢查聯動等機制,由多家檢驗機構同時開展抽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抽樣工作,大大提高了結果的準確性;將省局組織的飛行檢查和各市縣局組織的生產條件檢查、無證清查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實現了檢查工作的多層次、全方位,排查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對各類產品質量違法行為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發現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整治管理,該局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套借用外力和發揮自身威懾力的“組合拳”。一方面將抽查、檢查、清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協會,利用多方力量開展綜合整治;另一方面組織行業專家召集相關企業舉辦質量分析會議,對質量問題嚴重或集中的企業開展集體約談,從而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從根本上解決質量安全隱患。該局還選取整治效果突出的產品和地區,組織召開現場會議,宣傳典型經驗維護成功做法。
實踐證明,該局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不斷加強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和守法意識,實現了山東省質量水平的提升。據統計,在產品質量提升活動中,全省共抽查780家企業生產的859批次產品,發現95家企業99批次產品不合格;對951家企業進行了生產條件現場檢查,發現304家企業生產條件不符合發證條件要求;查處無證生產企業或窩點47家,沒收無證產品貨值3.52萬元,罰款69.8萬元。山東省質監局對88家質量問題嚴重或集中的企業進行了約談,并督促所有抽查和檢查不合格產品及企業依法進行相應處理,尤其是對質量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產品,責令企業停止生產、銷售,并督促企業查明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原因。在整治活動中,該局發現了個別地區部分水泥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違法添加氯鹽增加水泥強度的問題,經聯合當地政府、質監部門和行業協會進行整治,有效阻止了該問題在行業和地域上的蔓延。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