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王力平 記者秦海峰)近日,山西省質監局公布了市場上銷售的煙花爆竹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結果顯示,50個抽樣批次中僅有35批次合格,抽查合格率為70%。由于山西省已經關停所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所以此次抽查涉及的50個批次產品均為省外企業生產。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是引火線、筒體、標志不合格。
此次抽查的范圍包括太原、忻州、晉中、呂梁、陽泉、長治、晉城、運城8個市,共抽樣50個批次,其中鞭炮7個批次,組合煙花17個批次,雙響4個批次,其他22個批次。按照相關要求,質監人員主要對煙花爆竹的外觀、引火線、底塞、筒體、藥種、藥量、安全性能、燃放性能、底座、產品燒成率12個項目進行了檢驗。
質監工作人員介紹,總的來看,經過近幾年多部門嚴格把關,煙花爆竹商品質量有了明顯改觀,本次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不合格項目數由去年的7個減少為3個,而且沒有藥種、藥量、安全性能等主要質量安全指標不合格的問題。本次抽查中,煙花爆竹商品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為引火線、標志、筒體不合格。本次抽查中,引火線不合格的商品占到18%。其次,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煙花爆竹的“標志”應包括品名、產地、執行標準、燃放說明、警示語、生產日期、產品級別、產品類別等內容。本次抽查中標志不合格的商品占到28%,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無警示語、生產日期、產品級別、產品類別、保質期、產地等。筒體能反映組合煙花的內在質量,有些生產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偷工減料,筒體筒壁過薄,在燃放過程中可能引起炸筒、散筒等問題發生,給燃放者留下安全隱患,存在這種問題的不合格商品占到2%。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