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文陽 姜瀛洲
上海檢驗檢疫局主持的國家質檢總局科研項目《電子電器產品能效檢測質量控制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成果——電子電器產品能效檢測質量控制體系,能夠有效提升能效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可追溯性。
技術人員認真調試檢測設備
技術人a員在檢測機電設備
電子電器產品能效檢測質量控制體系框架圖
熟悉家電產品的消費者都知道,在我國銷售的家電產品的機身上都會貼著一個標簽,它顯示著該機的各種能耗水平,這就是中國能效標識。市民王先生家就有2臺不同品牌的空調,能效等級均為1級。作為一名普通的消費者,有這樣一個疑問一直困擾著王先生,即這2臺空調是否同樣節能,這2張“1級能效”標簽是否是可比的呢?
能效檢測質量如何保證
早在2009年,國務院出臺“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時,紛至沓來的企業要求為其產品進行能效檢測,上海檢驗檢疫局下設的國家電子電器產品能效檢測重點實驗室在積極應對的同時,一個問題也引起了上海檢驗檢疫局機電檢測中心的思考: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開展,媒體和消費者對于我國能效標識關注度的持續上升,能效檢測的質量如何來保證?
2010年,上海檢驗檢疫局機電中心向國家質檢總局提出了進行“電子電器產品能效檢測質量控制技術研究”的建議,該課題于2011年初批復立項。立項伊始,課題組由上海檢驗檢疫局牽頭,組建了以實驗室認可機構、檢測實驗室、校準實驗室和能效標識管理部門共同參與的研究團隊,參與單位包括: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
當時,正值多家新聞媒體、網絡媒體連續報道了產品能效等級虛標、參數造假等“質量門”的深度信息,矛頭直指市場上部分產品通過虛標能效指標牟利的情況,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由于能效標簽上的檢測數據可以被最終消費者直接接觸到,來自消費者的監督力度顯著增強。同時,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也對能效檢測的結果“錙銖必較”。因此,課題自立項伊始,就引起了多方的強烈關注。課題組深刻領會到肩負的重要歷史使命,愈發認識到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有了更加充分的研究動力。
檢測質量控制體系漸漸形成
隨著研究的深入,課題組發現,有關“質量控制技術”的研究,多集中在無損檢測、工程、醫藥、材料等領域,無針對能效檢測的相關研究。同時成熟的質量控制工具多集中在流程圖、因果圖、排列圖、檢查表、對策表等內部手段,未引入外部質量控制技術和手段。無論是ISO9000還是6Sigma質量管理理論都非常強調基于統計學的質量控制技術的應用,這些方法可以從經常變化的生產過程中,找出質量變化的規律,實現對質量的控制。但是,上述質量控制技術無法對原因分析和改進措施提供有價值的建議。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缺乏對能效檢測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認識。找出了問題的原因,一個“電子電器產品能效檢測質量控制體系”的框架正在漸漸形成。課題組認識到,由于能效檢測是一項綜合性和復雜程度均較高的檢測,單憑一種或幾種質量控制方法顯然是不全面也不完善的。能效檢測的質量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針對能效檢測的特殊情況,由實驗室認可機構、產品認證機構、能效標識管理部門共同參與監督,同時由實驗室自覺提升檢測能力,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從實驗室管理的多要素加以控制。
為此,項目組設定了包括標準差異研究、能效能力驗證項目、對能效檢測使用設備的特殊校準要求、運用統計方法對檢測質量進行分析的實施規則、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在能效檢測子領域的專業要求等多個研究方向。憑借各參與單位雄厚的技術實力,加以“各個擊破”。如果說“電子電器產品能效檢測質量控制體系”的框架是系統的“骨架”的話,那么對于各個子任務的研究就豐富了研究的“血肉”,使得整個研究成果更加完善。
技術保障節能減排轉型發展
機電中心研制的電子電器產品待機功耗樣品是我國首個能效檢測領域能力驗證項目,經全國范圍推廣應用證實了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和適用性,對促進我國能效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具有積極的作用,并可為長期開展該項目能力驗證提供穩定可靠的樣品。項目首次提出了《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在能效檢測子領域的專業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對能效檢測實驗室的認可要求。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綜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議相關研究成果在能效檢測實驗室的管理和認可活動中加以推廣和使用。
在課題鑒定會上,面對累累碩果,專家組組長提問:“課題組認為這個課題最大的成果是什么?”項目負責人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2012年5月,國務院宣布安排265億元財政補貼,針對符合節能標準的家電產品,進行為期一年的節能惠民政策推廣。節能惠民政策,成為繼“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結束后,刺激消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節能減排的政策。當再一次面臨與2009年相似的情況時,有了完善的“電子電器產品能效檢測質量控制體系”作為支撐,上海局機電中心自信滿滿,從容而高效地為國家節能減排、轉型發展貢獻了應盡之力。
鏈 接>>
經過兩年的研究,課題累計完成國家標準起草工作1項,在核心期刊發表研究論文8篇,獲得專利2項,實物標準2個。項目首次對電子電器產品能效檢測的質量控制做了系統性的研究。以標準方法差異研究為基礎,利用能力驗證計劃、校準規程、統計技術、能效檢測子領域專業要求等內部和外部質量控制技術,控制和規范對能效檢測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有效提升了實驗室能效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可追溯性和可傳遞性。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