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
南京空港口岸有效防控輸入性傳染病傳入
■吳海磊 蘇小建 漆少廷 錢炳江
熱點聚焦 出入境疫病疫情風險 排查整治面面觀
2012年,南京檢驗檢疫局在空港口岸檢疫查驗入境航班4558架次,紅外體溫監測入境旅客697842人次。在入境人群中,共排查可疑病例177人次,發現發熱病人88人次,入境發熱人群檢出率為1.26‱。其中HIV感染者、登革熱、乙型流感病例等皆為江蘇空港口岸首次截獲的輸入性傳染病病例,檢出輸入性傳染病的把關成效居全國空港口岸前列。
案例一 妥善處置輸入性未成年水痘患者
案例回顧 2012年11月27日,來自香港的某航班抵達南京空港口岸。隨后在該航班入境旅客依次通過檢疫查驗通道時,檢疫查驗人員發現某入境兒童全身分布有皰疹,特別是在顏面部、頸部、腹部、背部和腳面有大量皰疹,部分皰疹已經發紅,破潰后結痂;同時紅外體溫檢測儀報警,顯示該兒童體表溫度為38.2℃。現場檢疫人員立即將該兒童及其監護人帶至傳染病排查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排查。該兒童今年4歲,水銀溫度計復測其腋下體溫為38.4℃,體格檢查表明有咳嗽、扁桃體Ⅱ度腫大等癥狀和體征。該兒童于11月26日開始發熱,全身出現大量皰疹、水痘。鑒于該兒童的發病歷程和典型癥狀、體征,衛生檢疫人員初步確定該兒童罹患水痘,并現場采集患者的咽拭子和新鮮皰疹內液體樣本,送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進行實驗室檢測。
衛生檢疫人員同時采取了多項應急措施:一是向該入境航班的機組人員了解該兒童前后左右旅客的健康狀況,確定無其他類似癥狀的人員,亦無未成年的密切接觸者;二是安排衛生處理人員對該旅客曾停留過的區域和入境航空器實施了終末消毒;三是向兒童監護人發放就診方便卡,建議該兒童暫時不要上學并要求盡快前往傳染病醫院進行進一步診療,并要求該兒童的監護人將患者的診療情況及時向檢疫人員反饋。
11月28日中午,該兒童母親向檢疫人員反饋,醫院確診該兒童為水痘患者,并已經采取相關治療措施。該兒童的父母對南京局口岸檢疫人員的嚴格把關、熱情服務和人性化關懷一再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案例評析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率很高,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冬春兩季多發,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學齡前兒童多見,其傳染力強,接觸或飛沫均可傳染。口岸檢疫人員在傳染病檢疫查驗和監測工作中關注成人輸入性傳染病的同時,對兒童等特殊人群也應給予重點關注。由于兒童自身的免疫力相對較低,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后果可能相對比較重,對健康危害大。因此,衛生檢疫專業人員要掌握兒童常見傳染病的癥狀和體征,以便更好地在口岸現場開展傳染病的檢疫排查。
案例二 口岸檢疫查驗檢出HIV感染者
案例回顧 2012年12月13日,來自香港的某航班抵達南京空港口岸,入境旅客依次通過現場查驗通道。衛生檢疫人員實施醫學巡查,并依據相關信息初步判定某入境人員為可疑HIV感染者。現場檢疫人員立即將該旅客帶往傳染病排查室進行進一步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排查。該旅客自訴曾有蚊蟲叮咬史,曾感染瘧疾,用藥后康復,無復發;自訴近期有因頭痛服用止痛片、阿奇霉素等的服藥史。衛生檢疫人員進行體格檢查,表明該旅客咽下淋巴結腫大,其他未見異常。在該旅客知情同意的基礎上,衛生檢疫人員現場采集其靜脈血。快速檢測結果表明該旅客HIV抗體快速篩查為陽性。衛生檢疫人員立即將血樣專程送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實驗室進行檢測,確認該旅客為HIV病毒感染者。
12月14日,南京檢驗檢疫局和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的衛生檢疫專業人員組成聯合調查小組對該旅客進行了更深入地流行病學調查和咨詢服務。衛生檢疫人員在做好該旅客情緒安撫與心理疏導的同時,對艾滋病防治知識進行了詳細地宣傳。在與衛生檢疫人員耐心、坦率的溝通后,該患者打消了顧慮,采取了正確的艾滋病防控措施,并一再向檢疫人員表示誠摯的感謝,表示將珍惜生活、珍愛生命,做好日常防護。
案例評析 2010年4月,國務院公布了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對禁止外國人入境情形作出了新的規定。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在2012年全國衛生檢疫監管工作會議上專門指口岸艾滋病防控難度加大,面對全球范圍內艾滋病病例快速增加的情況,我們有必要也應當采取適當措施在口岸進行監測,監控傳播途徑,盡量降低傳染率。正是秉承這樣的理念,南京檢驗檢疫局全力創新新形勢下的口岸艾滋病防控模式,建立口岸艾滋病監測的多途徑、立體化網絡,開展自愿咨詢檢測,實施人性化關懷,在空港口岸現場檢出了輸入性HIV感染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案例三 緊急排除蚊媒傳染病疑似病例
案例回顧 2012年10月1日,正值國慶長假期間,南京空港口岸衛生檢疫人員在對來自東南亞某國的某航班實施檢疫查驗時,紅外線體溫檢測儀發出報警。衛生檢疫人員當即將報警對象引導至傳染病排查室,對該位旅客進行體溫復測、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排查。水銀溫度計復測其腋下體溫為37.8℃,自訴咽痛、發熱、咳嗽、全身不適,登機前有蚊蟲叮咬史,體格檢查未見斑疹、丘疹及其他異常。
該旅客在東南亞某國務工4年,綜合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其出發地國家的傳染病流行情況和自身的臨床癥狀、體征等因素,難以排除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感染的可能。在旅客知情同意的基礎上,衛生檢疫人員采集該旅客的咽拭子及靜脈血樣,進行登革熱、瘧疾等蚊媒傳染病和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快速檢測,其中瘧疾快速檢測結果為陽性。為進一步明確診斷,衛生檢疫人員將血樣及時送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進行實驗室檢測。檢疫人員對患者進行了相關法律法規及健康知識宣傳,登記所需詳細信息,給予健康建議并發放就診方便卡,同時對檢疫排查現場采取預防性滅蚊措施。
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實驗室接樣本后緊急加班進行檢測,經RT-PCR檢測以及實驗室鏡檢后排除登革熱、瘧疾等蚊媒傳染病和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并將檢驗結果及時反饋給口岸衛生檢疫人員。口岸衛生檢疫人員隨即將實驗室檢測結果通報給該入境旅客。
案例評析 越是節假日,口岸出入境人流量越大,存在的輸入性傳染病風險也越大。由此,國門衛士在節假日期間更要樹立警覺意識,不能放松口岸傳染病的檢疫查驗和監測力度。在現場檢疫查驗工作中,檢疫人員要注重運用快速檢測等現代化傳染病監測的技術手段,但還要慎重對待快速檢測結果,應及時將口岸現場的快速檢測與實驗室檢測有機結合,才能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更好地實現嚴格把關,更有力地保障口岸的衛生安全。南京空港口岸輸入性傳染病的檢出成效就是基于口岸快速檢測和實驗室檢測的有機結合。
延伸閱讀
在口岸輸入性傳染病的檢疫查驗和監測工作中,南京檢驗檢疫局多措并舉,全力以赴。
完善口岸傳染病檢疫查驗的工作體系。通過多方努力和多次協調,江蘇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實施了派員常駐空港口岸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了保健中心的衛生檢疫技術保障作用,為口岸一線執法把關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南京局還為空港口岸配備了瘧疾、霍亂等8種傳染病快速檢測試劑,提高了快速檢測能力。南京局逐漸建立起適應南京空港口岸的輸入性傳染病檢疫查驗工作體系,通過口岸現場快速篩查與實驗室檢測相結合,提高了輸入性傳染病篩查的準確性。
打造口岸傳染病聯防聯控網絡。通過與邊防、海關等聯檢單位的合作,以及與機場公司、地方衛生部門的聯防聯控,不斷加強傳染病的健康教育、追蹤和監測工作,并打造了嚴密的傳染病防控網,完善了輸入性傳染病的醫學巡查、流行病學調查、快速檢測、及時轉運、信息共享等措施,優化了衛生檢疫工作流程,提高了齊抓共管的有效性,實現了輸入性傳染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效地防控了輸入性傳染病的傳入。
提升口岸傳染病疫情處置能力。通過實施全員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業務培訓、應急演練、學習取經等一系列措施,不僅提高了現場衛生檢疫人員的體溫監測、醫學巡查和傳染病排查等的工作技能和查驗力度,也提高了一線工作人員的責任心與職業敏感性,提升了口岸傳染病監測與疫情處置能力,提升了口岸檢驗檢疫的執法把關地位。
注重保護傳染病疑似病例或患者的合法權益。做好患者及其親屬、家人的情緒疏導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由此,檢疫人員用人性化關懷提升了口岸檢驗檢疫執法人員的形象。
相關鏈接
鑒于傳染病在世界范圍的嚴峻流行趨勢和對人類健康的不良影響,加之一些不明原因疾病會借助現代交通工具,特別是快捷的航空運輸方式,造成遠距離跨州界、跨國界的傳播,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都不斷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控制本土傳染病的傳播流行,防止外來傳染病的傳入。近年來,隨著國際間貿易和交流的全球化,我國向國外輸出了大批的勞務人員、商務人士、交通員工及留學生等。有些出國人員到達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不了解當地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如果忽視各種預防措施,極易感染多種傳染病或者成為病原體攜帶者。特別是健康帶菌者,往往被人們所忽視,這些隱性感染者隨時都有可能將所到地區的傳染病傳入國內,從而可能嚴重影響國門安全和公眾健康,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國境口岸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出入境人員依法開展傳染病檢疫查驗和監測,其目的就是防止傳染病傳入傳出,保護國門安全和人群健康。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