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
——記“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先進個人”鮑杰
■文/陳東黎 本刊記者 施京京
人物簡介
鮑杰,1957年生,中共黨員。他于1979年12月參加工作,2004年3月起擔任浙江省武義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黨組書記、局長,曾多次獲金華市質監系統、武義縣人民政府嘉獎,被評為金華市政府“十小”行業整規先進個人,兩次獲三等功,并于2011年4月獲國家質檢總局“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在武義縣質監局局長鮑杰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的“與時俱進”四個大字,已經有些發黃顯舊,但卻是他對自己自始至終的要求。在同事們的心目中,鮑局長是個“潮人”,這種“潮”正是體現在與時俱進、堅持學習。他總說,一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領導干部,必須要堅持學習,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工作的“謀先者”
2004年3月,鮑杰從武義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調任到武義縣質監局擔任局黨組書記、局長。一上任,他便被該縣紀委找去談話。原來,武義縣定期邀請以企業代表為主的社會各界代表500余人,對全縣47個涉企部門及81個涉企科(股)級崗位的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情況進行民主評議,武義縣質監局及下屬三個科室的評議結果均在最后幾位。加上基層質監部門人手少責任大的矛盾突出,全局干部職工普遍存在著“得過且過”的心態,疲于應付日常監管工作,工作積極性不高,凝聚力、執行力不強。但是,這一盆盆“冷水”并沒有澆滅鮑杰的“新官三把火”,而是更加堅定了他要帶好這支隊伍的決心。
武義縣機關的上班時間是八點半,而鮑杰習慣了早上七點上班,一進辦公室便打開電腦瀏覽各類信息,尤其是質監相關信息,他都認真閱讀學習。近兩年來,武義地方政務論壇發展迅速,網友參政議政熱情度高,對各部門的工作建議和意見時常在論壇上出現,鮑杰非常重視,去年參與武川論壇“網友面對面”欄目,當場回答了近百位網友的在線提問,得到了網友的認可。“以學習促發展,加強隊伍建設”,也是他對全局干部職工提出的要求,在他的帶動下,全局干部職工開展讀書學習活動,開展法律法規、政策規定、辦事程序等業務培訓……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鮑杰是個急性子,尤其是在工作上,他常說,工作一定要做好規劃,盡快開展。2010年,全省質監系統開展民主評議行風活動,鮑杰首先提出要以“增強執行力、提高工作效率”為主要目標,進一步改善全局工作面貌和工作狀態。為此,他要求全局建設ISO9000管理體系,為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民主評議行風和創先爭優活動,我們可以更準確地理清質量安全領域最突出、最尖銳、最迫切的矛盾,找準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找準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質量問題,不斷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鮑杰在活動動員會上這樣強調。伴隨著他的指導和督促,武義縣質監局也被評為全省質監系統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先進單位。
發展的“推動者”
武義縣是全國有名的有機茶之鄉。2012年年初,國家認監委開展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工作,鮑杰深感這對武義縣有機產業發展騰飛是一次難得的機遇,迅速向縣領導匯報,武義縣質監局也在他的領導下主動承擔了牽頭任務。然而,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一度使這項工作陷入膠著狀態。干著急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鮑杰積極做著溝通協調、統籌督促工作,形成合力。歷時5個多月,一系列申報創建工作逐步完成。
2012年8月10日,國家認監委派出的四人專家小組來武義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現場評審。此時鮑杰卻因勞累生病了,正在醫院掛吊瓶。同事關心地說:“局長,您先把針打完吧!”“那不行啊,時間寶貴,回來再打也是一樣的。”他的心早已跑到了他牽掛的茶園,說完就拔了吊針,陪著評審專家們一家一家實地檢查企業,上山查看有機茶生產基地,對專家們提出的問題,及時協調各相關部門予以解答。最終,武義縣以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踏實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國家認監委評審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武義素有“溫泉之城”的美譽,近年來旅游、溫泉養生已成為該縣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然而,因發展較快而逐漸顯現出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也日益明顯。這些都被鮑杰看在眼里,他結合質監職能,及時提出了以溫泉旅游服務行業為重點的服務質量提升活動。2010年,在鮑杰的領導下,武義縣質監局牽頭制定了《溫泉旅游服務規范》(縣級標準),2011年又與旅游主管部門配合,指導清水灣溫泉旅游度假區做好溫泉旅游服務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推進工作,并在10月份獲得項目立項。2012年8月份,市級地方標準審定會召開,《溫泉旅游服務規范》上升為金華市級地方標準規范,在全省溫泉服務業起到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安全的“守護者”
“在其位,謀其政,作為質量管理監督部門,我們就要對企業負責。”鮑杰嚴肅地說。2012年8月,金華市特種設備檢測中心發現武義某企業竟然有二十多臺特種設備沒有申報備案,其中還涉嫌非法安裝。鮑杰第一時間趕往企業了解情況,下發整改通知書。沒想到企業老板對整改通知置之不理,甚至揚言要花錢搞臭質監部門的名聲。
為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心里開始產生包袱,鮑杰用行動和話語為他們打氣:“我們的執法過程公正合法,對待這種缺乏基本法律意識的企業主,我們要迎難而上,幫助企業做好規范管理,更要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他與該企業主面對面,改變其偏激片面的想法,重申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目的,不是僅僅為了罰款,更不是為了與企業為難,而是“安全”二字事關人民群眾與企業發展。“監管只是手段,確保企業安全和幫助企業發展才是質監部門的職責所在啊!”他語重心長地說。幾天后,該企業主來到鮑杰的辦公室再三道歉,對他的辦事方法更是豎起了大拇指。
2012年10月24日,全國唯一的“中國門業產業基地”正式落戶武義。武義縣門業產業起步早,潛力大,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防盜安全門生產縣域之一。為了使消費者對產品更加信任,鮑杰帶領武義縣質監局多次配合省、市消防部門對全縣29家防火門企業進行突擊檢查,嚴厲打擊產品標識標注不符合規定要求、偽造或者冒用質量標志等一系列違法行為。武義縣質監局還牽頭組織制訂了《武義縣門業產業五年品牌發展規劃》、《武義縣門業產業狀況及至2017年發展規劃》,為該縣門業產業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在鮑杰的工作思路里,始終把質監工作與地方政府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把推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幫扶企業作為質監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別人說,鮑杰與地方政府關系好,溝通協調簡單,但他身邊的同事們看到更多的是他來回奔波的辛苦,帶病堅持的身影,總是響個不停的手機和疲憊不堪的聲音。這些看似簡單而出色的完成背后,卻是堅持的信念、飽滿的熱情和付出的汗水。
群眾的“貼心者”
在武義縣,人們親切地把鮑杰稱為“拔草局長”,這名稱有個來歷:鮑杰發現自己所住的小區因為年代久遠,衛生沒人打掃,就每天早上在小區花壇里拔草、打掃衛生,一直堅持了三年,直到他搬離了那個小區。沒想到這件事被網友發到武義政務論壇武川論壇上,“拔草局長”的稱呼由此產生。
急公好義,熱心幫助群眾——大家提起鮑杰,都會這樣稱贊他。2010年,大田鄉少數民族村塘齊村與武義縣質監局幫扶結對。自此,鮑杰定期帶隊走訪塘齊村,召開村黨員代表大會,商討村發展規劃。他認為,塘齊村自然條件不錯,綠蔭環抱,當前最重要的是做好村發展規劃,改善村容村貌。為此,他帶領村兩委、村黨員外出考察新農村建設先進村,還幫助村兩委制定了塘齊村發展的五年規劃。村民希望在村口小溪建造一條攔水壩,蓄積生產生活用水。鮑杰四處奔走,先后為塘齊村籌集資金15萬元,目前攔水壩工程已經完工。這件事被作為群眾工作的先進典型被媒體報道,但鮑杰只是簡單地說:“部門與農村結對,時間很短,貢獻也有限,但一定要幫助農村做成一兩件實事,這才對得起群眾的期望。”現在,鮑杰又作為碗鋪村的“兩富書記”在四處奔走,做著他那“有限的”卻是能夠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便利的貢獻。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轉眼,鮑杰懷抱著這顆堅持的心在質監系統走過了8個年頭,他帶領這支隊伍創新開展了各項工作,得到了金華市質監局和武義縣地方政府的高度認可。這位“拔草局長”在辛勞付出的同時,也收獲了累累的果實。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