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 堅持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譜寫質量強區新篇章
天津市濱海新區質量技術監督局
2012年2月6日,國務院出臺《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設質量強國取得明顯成效,質量基礎進一步夯實,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形成一批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平臺完備、質量水平一流的現代企業和產業集群,基本建成食品質量安全和重點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質量基礎。《綱要》的出臺,為天津濱海新區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十幾年來,濱海新區始終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是目前我國經濟最活躍、利用國際資本最多的地區之一,已經成為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新區。2008年3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天津濱海新區發展改革、開發開放由此走上快速發展快車道。2009年11月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3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伴隨著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嘹亮的號角,迅速崛起的天津濱海新區質量工作責無旁貸地擔當起破解質量發展的神圣命題。濱海新區質監局成立兩年多的時間里,堅持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堅持“強化安全、提升質量、增強實力、服務新區”的指導思想,并與實施質量強區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著力提高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完善監管體制,落實監管責任,提高監管效能,全力助推“十大戰役”和重大項目建設。與此同時,新區質量工作改革創新的足跡緊隨《質量發展綱要》,努力實現“濱海速度”與“濱海質量”雙輪驅動同步運行,把“濱海質量”作為濱海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主旋律在全社會唱響。目前,“濱海質量”作為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在推動新區經濟科學發展上的作用日益凸顯。
2012年9月11日,國家質檢總局支樹平局長一行在出席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專程抵達濱海新區考察指導工作并召開座談會。會上,支樹平局長對新區質監工作取得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并對大家的辛苦付出表示慰問。圖為支樹平(前排中),天津市副市長、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前排右),在天津市質監局局長楊效勇、副局長兼濱海新區質監局局長馬伯祿等陪同下,正在進行考察。
品牌戰略,帶動質量強區
在市場競爭這場激烈的“戰爭”中,名牌無疑是提升企業活力、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殺手锏”。《質量發展綱要》新的質量理念體現出質量意識的聚集。進入新的質量觀念階段,濱海新區質量強區的各種措施開始匯集,并不斷完善各項工作機制,提高企業品牌意識,促進新區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新區成立以來,質監部門通過大力開展《天津市名牌產品管理辦法》宣貫和名牌產品培育工作,提升企業對名牌產品的認知度。同時,確立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為培育重點,并先后對恒銀金融、明陽風電、東氣風電、博益氣動、新河船廠、金橋焊材等企業,圍繞申報、名牌產品保護等問題,引導宣傳、重點培育,增強企業品牌意識,確保名牌工作再上新臺階。
新區質監部門對名牌產品的培育和政策支持,極大調動了企業爭創名牌的積極性。到2012年底,新區獲得天津名牌產品企業累計達到73家,產品106種,新區名牌產品數量在全市排名首位,品牌集聚效應更為明顯,催生了一批知名骨干企業,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為培育更多的名牌,濱海新區率先出臺《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若干意見》,作為新區政府質量強區、品牌戰略、質量管理、規范執法、強化基礎管理的綱領性文件予以發布執行。
與此同時,《質量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創建品牌培育激勵機制。大力實施名牌發展戰略,發揮品牌引領作用,制定并實施培育品牌發展的制度措施,開展知名品牌創建工作。面對這一新命題,2012年2月11日,新區政府印發《濱海新區政府質量獎管理辦法》,標志著新區在天津市范圍內率先建立質量獎勵制度,實施以質取勝、質量強區戰略向更高層次深入推進。
2013年2月1日,濱海新區召開質量工作會議,全面安排部署2013年濱海新區質量工作,表彰2012年度濱海新區首屆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引導、激勵新區企業努力成為質量工作排頭兵,全面提高新區質量總體水平,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為新區首屆政府質量獎評審活動的牽頭部門,新區質監局將繼續引導和帶動新區企業加強質量管理,讓“新區政府質量獎”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指揮棒”,提升產品質量。
依托“3·15”、“質量月”等活動,新區質監部門會同20余個部門連續兩年成功舉辦濱海新區質量·品牌·責任主題論壇、天津市名牌產品培育工作推動會等宣傳活動,創辦《濱海質量》期刊,引領社會各界關注產品質量。與此同時,新區質監局注重發揮質監部門的技術優勢和信息優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零距離、全過程優質服務,圍繞質監職能,開展上門服務活動,有效地服務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受到企業好評。
2月1日,濱海新區召開質量工作會議。會上,天津市副市長、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充分肯定了3年來新區質量工作取得的成就,對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寄予殷切希望。圖為宗國英(前排中)與獲獎企業負責人合影。
標準戰略,推動質量強區
《綱要》提出加強標準化工作。加快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節能減排、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國家標準體系建設。濱海新區通過引導、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顯著上升。
質量提升,標準先行。引導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有機結合,加大標準化投入,提高企業標準的技術含量,不斷提升新區企業標準化整體水平。2012年以來,新區質監局指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比較優勢的企業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目前已完成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0項。制定《濱海新區產品執行標準登記工作標準》和《濱海新區企業產品標準備案工作標準》等相關文件,加強新區企業產品執行標準登記管理和產品標準備案管理工作。
新區質監局積極協調有關單位出臺鼓勵企業參與制定標準獎勵政策。目前,天津港保稅區已經出臺了《天津港保稅區名牌產品、馳(著)名商標企業和標準獎勵辦法》,天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臺標準獎勵辦法,重獎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企業組織,引導企業通過標準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不斷增強品牌意識,擴大新區名牌產品和名牌產品企業的知名度。與此同時,會同新區商務委創辦《WTO與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有效支持企業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努力消除技術性貿易壁壘,促進新區外向型企業的國際貿易和產品出口。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合作,編制完成《天津市濱海新區實施標準化戰略研究報告》、《濱海新區重點產業標準體系研究》,完成與國家質檢總局標法中心合作的《濱海新區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對推動新區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發展都市型精品農業。新區質監局在工作中不斷拓展思路,積極擴大農業標準化應用,已立項《地理標志產品 玫瑰香葡萄》和《地理標志產品 玫瑰香葡萄栽培技術規范》兩項地方標準,引導“大港冬棗”申請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作,并積極推動新區農業及農產品認證工作。
2011年和2012年“質量月”活動期間,新區質監局連續兩年成功舉辦濱海新區質量·品牌·責任主題論壇。圖為論壇講座。
完善機制,保障質量強區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質量和安全問題日益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新區質監系統緊緊圍繞質量是基礎,安全是底線這一理念,開展質量安全風險排查和隱患整改活動。
特種設備安全永遠是不容碰觸的底線。新區特種設備總量占全市的54%,達75000余臺套。新區質監部門以全面貫徹實施新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意見》為主線,在特種設備監管方面致力于源頭抓質量,創新監管保安全。針對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積極完善應急體系和特種設備事故調查應急處理能力建設,并完成上半年《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分析報告》,為新區特種設備相關部門決策和指導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檢驗提供參考。先后出臺了《濱海新區特種設備安全專項資金使用辦法(暫行)》和《濱海新區特種設備安全專項資金使用指南》,確保正確使用2000萬特種設備安全專項資金。在做好日常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同時,全面加強重要時期和重點行業的監察,確保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2012年,累計檢查1063家企事業單位,檢查特種設備5586臺,發現特種設備隱患725項,下發指令書269份,對違法行為和安全隱患進行了有效查處。
創新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證后監管方式,持續保證獲證產品質量安全水平。2012年,新區質監局在開展日常巡查、證書年審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濱海新區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證后監管中期督查活動,創新監管工作方法,邀請技術專家和審查員全程參與督查,增強證后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專業性。
質量監管模式的改革是促進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新區在全市范圍內率先改革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方式,改定期檢驗為監督檢驗。圍繞涉及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等關鍵項目的生產許可證產品、強制性認證產品及影響國計民生的產品,制定全區重點監督抽查產品目錄并按季度組織實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及時發布監督檢驗質量通報并召開不合格企業質量分析會。2011年濱海新區質監部門共對轄區內475家企業生產的654批次產品實施監督抽查,合格630批次,合格率96.33%;2012年,共對548家企業生產的844批次產品實施監督抽查,合格825批次,合格率97.87%。與2011年相比,2012年濱海新區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提升了1.54個百分點。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制度的改革理順了政府部門、受檢企業、檢驗機構三者之間的關系,提升了政府行政行為的權威性,突出了監督檢查工作的準確性,確保了技術機構檢驗檢測的公正性,提高了監督檢查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了受檢企業、檢驗機構、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綱要》把產品質量問題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關系國家形象的高度,深刻闡明了質量工作既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又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動力的最新理念。新區質監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印發〈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工作制度(試行)〉的通知》要求,建立濱海新區年度和季度質量狀況分析制度,努力發揮質量基礎作用,服務新區開發開放大局。組織科研院所采集大量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編制完成2012年《濱海新區質量狀況分析報告》,為政府宏觀調控質量提供依據。與此同時,新區質監部門聯合新區發改委、經信委、工商局,針對新區支柱產業電子信息類產品和汽車類產品,以服務外包形式,在全市質監系統率先開展以電子信息類產品和汽車類產品為專題的質量狀況分析工作。該項工作將持續三年,旨在通過產品質量波動變化規律,緊密跟蹤兩類產品質量走向,準確分析評估兩個行業質量狀況,深入挖掘行業發展制約因素,發現企業質量安全隱患,全面提升行業質量管理水平,為政府產業決策和企業持續改進提供可靠的質量信息。
為提升新區產品質量,保障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新區質監部門積極開展執法檢查。圖為執法人員對超市進行執法檢查。
改革創新,助力質量強區
質量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前提。而計量、認證認可等工作又是提升質量的基礎。新區質監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協調指導企業開展質量認證工作,夯實企業質量基礎,力促質量水平全面提升。編制《天津市濱海新區3C資源狀況分析》,對新區143個3C產品生產企業從企業總量、企業規模、產品結構、分級管理等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有針對性地加強服務與監管,促進企業持續保證強制性認證條件要求。
作為朝陽產業的檢測服務是生產性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之一,而《質量發展綱要》的發布,對推進檢測機構資源整合,優化檢驗檢測資源配置,建設檢測資源共享平臺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新區質監部門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完成《濱海新區實驗室資源狀況分析報告》,摸清各類檢測資源狀況,科學規劃與新區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檢測機構布局,提高和規范檢測機構市場化運作,為新區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行業主管部門宏觀決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積極推動技術機構改革,科學整合檢測資源,擬在原有的質量、計量、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基礎上實行資源整合,籌建濱海新區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技術機構、濱海新區計量檢測技術機構、濱海新區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機構以及濱海新區標準化研究機構,進一步健全完善濱海新區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為了提高質檢人員自身素質和能力水平,科學、公正履行質檢職責,2011和2012年連續兩年,新區質監部門會同新區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以食品檢驗技術和建材檢驗技術為主題的質檢機構技能比武活動。新區總工會為比武優勝者和優勝集體頒發“五一勞動獎章”“五一勞動集體”榮譽稱號,極大地激勵了各類檢測人員愛崗敬業的積極性,引導了檢測機構科學、精確出具檢測數據的正確導向。
質監部門是憑技術執法、靠數據說話的行政執法部門。2012年,新區現有各檢測技術機構還積極開展檢定檢測工作,各技術機構檢驗、安裝電梯、鍋爐、壓力容器、起重設備、廠內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多達19920臺套,定檢、驗收壓力管道5307條,檢驗安全閥4424臺,檢定、測試、修理各種計量器具33350余臺件。
堅持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先后制定《天津市濱海新區質量技術監督行政案件辦理程序規定》、《天津市濱海新區質量技術監督行政案件審理工作規范》、《天津市濱海新區質量技術監督行政案件聽證工作規范》、《天津市濱海新區質量技術監督行政案件現場處罰規范》等規范性文件,規范質監行政執法行為,努力塑造執法為民的新形象。積極發揮質監執法服務經濟、扶優治劣的職能優勢,凈化市場競爭環境,以保障民生和安全為重點,在生產和流通領域對低壓電器、電線電纜、手機、手機電池、成品油、照明設備、電動自行車等涉及生產許可證產品、強制性認證產品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會同新區建交局開展建筑工程在用建材產品的專項監督執法,全力確保“十大戰役”的建筑工程質量。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計量專項檢查活動,安全類計量器具監督檢查、民生計量監督檢查和能源計量監督巡查、商品定量包裝抽查,還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對加油站的專項治理,嚴厲打擊缺秤少量行為。其中,檢查企業、商店超市、農貿市場、加油站230余家,檢查計量器具42597臺(件),有效地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為加強市場計量監督,新區質監部門組織開展計量器具檢查。圖為執法人員對加油站內的加油機進行檢查。
先謀后動,實現質量強區
“質量水平是衡量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標志”的理念,已在新區上下形成共識,“質量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的企業文化已在新區蔚然成風。2012年,新區出臺多項科學有效的提升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的政策措施,在保障民生安全、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支持優勢產業發展、研發戰略性新興產品、企業節能降耗、幫扶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等方面,發揮先行先試的優勢,勇涉改革深水區,努力探索以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新途徑。按照規劃,十二五期間,新區質監局將推動新區培育一批名牌產品,使天津名牌產品滾動增加≥100個;獲得政府質量獎勵企業5~10個;全區重點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保持在97%以上;重點監控在用特種設備的定檢率達到100%,力爭控制特種設備萬臺事故起數低于國家質檢總局規定的指標;完成兩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和推廣;強制計量器具檢定率達到100%;加油機防作弊系統開通98%以上;能源計量器具檢定率達到100%;建設集特種設備檢測、計量檢定檢測、產品質量檢驗、標準化研究功能,覆蓋新區的支柱產業、產業資源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若干個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國家級檢測中心,打造立足新區,輻射周邊的公共檢測服務平臺;使新區行政管理人員結構得到科學配置,技術機構高、中、初級職稱人員梯次趨于合理;此外,還將加快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行政審批、質量監督、產品標準、生產許可證產品、強制性認證產品以及實驗室資源管理等工作全部實現網絡化動態管理。
風勁正是揚帆時。站在“十二五”的新起點,憑借深入貫徹實施《綱要》的東風,新區質監工作將以此為契機,扎實履行監管職責,堅持積極作為,主動作為的工作理念,自覺運用先謀后動,動則必成的策略方法,全力推進質量發展,譜寫出一曲人人崇尚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倡導質量的壯麗樂章。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