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得出 檢得準 檢得快
——深圳檢驗檢疫局快速完成進境肉類馬源性成分檢測任務
□ 阮周曦 曾少靈 丁有勝
2月25日,當深圳檢驗檢疫局動檢處向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呈報緊急檢測的17批次進境肉類馬源性成分檢測結果時,食品安全局立即回復:“這是首個報送檢測結果的直屬局。”深圳局再一次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在關鍵時刻快速反應,證明了“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并非虛言。
今年1月,瑞典、英國和法國部分牛肉制品中發現了馬肉,德國也宣布發現疑似此類“掛牛頭賣馬肉”情況。此外,愛爾蘭、荷蘭、羅馬尼亞等多個歐洲國家卷入該丑聞中,引發消費者反感。2月13日,歐盟委員會官員稱,歐盟正擬訂方案,要求所有成員國對加工牛肉開展脫氧核糖核酸(DNA)抽檢,以消除“馬肉風波”憂慮,恢復消費者信心。但歐盟馬肉冒充牛肉事件持續發酵,引發了全球媒介和消費者對肉類摻假現象的關注。為此,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關于加強進出口肉類及含肉制品檢驗檢疫監管工作的警示通報》,要求對進口肉類及含肉制品是否摻入其他成分進行檢測。
2月22日,周五,20:00,深圳局接到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緊急通知:鑒于深圳局在馬源性成分檢測方面已做的技術儲備,要求深圳局承擔系統內送檢樣品的馬源性成分檢測工作。
早在歐洲“馬肉風波”事件被披露不到1天的時間里,深圳局就迅速梳理現有檢測技術:動植中心動檢實驗室可開展包括牛馬等常見家畜、雞鴨等常見家禽在內的18種動物源性成分的DNA檢測;其主持制定的國家標準已成為我國對馬肉進行成分檢測的主要標準。為確保檢測質量,盡管此前馬源性成分檢測樣品較少,深圳局動檢實驗室同時針對開展相關檢測所需試劑進行了儲備,并按國標進行了預試驗,保障了檢測的正常開展。
“檢測質量不能有半點閃失!”緊急接到國家質檢總局檢測任務當晚,深圳局動植中心立即成立了以中心主任盧體康為組長,副主任花群義為副組長,包括檢測專家、技術骨干和后勤保障人員在內共10人的應急小組,并詳細制定了從接收樣品、樣品采集、留樣、檢測方法、檢測結果判定、單證出具等各檢測環節的做法,保證檢測結果的真實可靠。
2月23日,周六,8:30,動檢實驗室內一片忙碌。預先消毒好的采樣剪、研缽等,按需分成了一份份,以便來樣后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采樣;檢測用的水浴鍋,PCR檢測儀在進行使用前的程序設定,各項工作均已進入備戰狀態。
9:30,第一批樣品專人乘坐飛機由天津送抵深圳局實驗室,來自廣東等地的樣品也陸續送達。實驗室檢測人員立即按《出入境動物檢疫采樣》(GB/T 18088-2000)對樣品進行采集和前處理工作。因為送檢樣品均為進境凍畜禽產品,送達實驗室時還未解凍,采樣人員每采一份樣品都十分艱難,汗流浹背。一直到晚上10:00,終于完成了對各地送檢樣品的采樣工作。
2月24日,元宵節,8:30,盧體康、花群義一早出現在實驗室,了解檢測情況。春節期間連續值班,本想趁周末與家人好好團聚,然而一接到緊急任務,他們就顧不上家了。當天一起奮戰在實驗室的檢測骨干中,有雙胞胎的母親,有準備去為孩子備奶粉的爸爸,有準備帶小孩去市中心鬧元宵的父母……他們都毫無怨言地在第一時間回到了實驗室,共同為完成此次檢測任務默默工作著。
按《馬源性成分應急檢測方案》要求,檢測分成兩個小組,每組2人,采用不同的DNA抽提試劑盒、PCR檢測試劑盒和PCR儀同時進行檢測。為減少由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小組內部人員采用相同的試劑和儀器分別獨立進行檢測。如此合理分工,在檢得準的前提下,提高了檢測效率,縮短了檢測時間。檢測骨干按試劑盒的要求,加樣、離心、漂洗……熟練地處理著樣品,抽提DNA,配置PCR反應液,上機進行PCR反應,對PCR產物進行凝膠電泳檢測……一切有條不紊。
20:30,檢測工作終于全部完成,檢測人員邁出實驗室。窗外,已是華燈初上,燈籠高掛,耳畔仿佛已經聽到家人的歡笑以及元宵晚會的喜慶氣氛——這是一個特別的元宵節,緊張、忙碌、疲憊,更有意義。
2月25日,16:00,一份份檢測報告接連出來,深圳局立即向國家質檢總局呈報了檢測情況和結果。看著各地送樣的專員滿意地拿著檢測報告準備返程,聽到總局領導對深圳局技術儲備和快速反應的贊許,每個參與應急檢測的人都欣然露出一絲甜美的微笑。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