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孫 圓)日前,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湖北荊州魚糕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地范圍為該省荊州市荊州區、沙市區、荊州開發區3個區現轄行政區域。
荊州自古盛產魚,如今更有“中國淡水養殖第一市”的稱號。魚糕,作為荊州的八大名肴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為舜帝妃子女英所創。傳說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經過荊州時,因路途勞累,娥皇染疾喉嚨腫痛,唯欲吃魚而厭其刺,于是善良的女英結合當地一漁民的指導,融入自己的廚藝,用魚、肉、蓮子粉等蒸成魚糕,娥皇吃后,病情迅速好轉,舜帝聞之,對魚糕大加贊賞。魚糕因此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廷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后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現在,魚糕越做越精美,人們用魚和肥膘肉做糕,再用豬肉、山藥等制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多菜共碗,俗稱花糕、雜燴丸子,至今仍是荊州一帶的紅白喜事宴席上的頭道菜。荊州魚糕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飲食習慣而積淀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