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 支毅隆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檢驗檢疫部門服務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更加重大,必須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運用“底線思維”方法,堅守“三個底線”,全力保一方安全。
堅守質量安全底線。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必須夯實質量基礎。一要強化宏觀質量管理。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行動計劃,進一步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出口工業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推動地方政府出臺出口企業質量獎勵辦法,推進企業質量信用信息資源跨部門共享;定期發布質量分析報告;強化檢驗檢疫信用管理,做好AA級企業評定工作,確保信用評級率超過90%,行政處罰信息采集率100%,實施質量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并向社會發布。二要提升質量管理能力。嚴格出口企業注冊登記、備案審核、認證認可等準入制度,加強國外通報不合格產品核查,嚴厲打擊逃漏檢;推行檢驗檢疫工作風險庫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完善風險防控新機制,堅持風險預警發布和風險分析報告制度,將電子督察系統應用于業務督察,實現風險排查和處置常態化;開展ISO9001管理體系認證實施情況問卷調查,建立入境強制性產品認證風險信息預警工作制度,擴大自愿性管理體系認證網格化監管覆蓋面。三要優化質量監管模式。完善進出口食品農產品“111”監管模式,擴大應用于進出口種苗、非食用動物等動植物產品和主要進口食品種類,重點加強進口肉類、食用油、水產品、酒類等大宗敏感食品監管,提高進口食品不合格檢出率;落實出口食品“一廠一品一策”,加強出口水產品、肉類、蔬菜、茶葉等高風險食品監測和抽檢驗證;深化細化進出口工業品分類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快速處置等制度,嚴格落實目錄外商品監督抽查和裝運前檢驗制度,擴大一類企業和驗證管理范圍,完善差別化監管和分類管理動態調整措施;加強通報召回、出口退貨追溯調查,強化進出口危險品、消費品和進口資源性商品、廢物原料、舊機電、汽車、涂料等重點敏感商品監管,嚴格落實進口廢物原料、危險化學品持證上崗及雙崗制度,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質量安全事件。四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試點出口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開展出口企業質量管理人員能力考試;強化企業自檢責任,落實出口食品企業主動公開承諾和年度報告制度。
堅守檢疫安全底線。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是檢驗檢疫部門的神圣職責,也是保安全的重點。一要提升口岸核心能力。加強指導和督促,全面整改轄區一類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未達標項目,完善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反恐怖防范體系建設。二要加快創建國際衛生機場(港口)。福州長樂機場、福州保稅港區創建國際衛生機場(港口)各項工作全面鋪開。三要加強口岸衛生檢疫把關。強化口岸衛生檢疫查驗力度,確保轄區口岸出入境人員可疑病例檢疫篩查率、傳染病確診病例檢出率保持全系統前列,口岸醫學媒介生物監測工作保持全系統領先;不斷提升保健中心為衛生檢疫技術支撐的能力,加強保健中心分級管理和質量控制能力,對口岸衛生檢疫執法的技術支撐作用保持全系統前列。四要完善衛生檢疫監管模式。強化風險管理與衛生檢疫集中審單,完善并推行具有福建局特色的衛生檢疫監管模式;轄區口岸食品生產經營、服務行業、儲存場地衛生許可監管覆蓋率達100%。
堅守生態安全底線。檢驗檢疫部門在構建綠色生產體系和生態安全屏障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是建設生態省的重要支撐力量。一要嚴保國門生物安全。實施動植物檢驗檢疫績效考核指標,確保進境疫情截獲綜合評價排名保持全國系統前列;建立進出境木質包裝檢疫誠信管理和福建出入境生物物種資源檢驗檢疫工作機制;開展疫情截獲及安全風險監控專項督察,從嚴考核。二要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推進《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外來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落實,與地方農林部門建立完善動植物疫情監測、調查與應急防控的聯動機制。三要促進綠色產業發展。推動地方政府提升轄區水果、種苗指定口岸港口競爭力,全力推進“海西進出境動植物檢疫隔離處理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備案注冊、認證認可等市場準入和通關便利化方面的職能,擴大再生資源、再制造類商品進口,出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政策措施。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