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主角” 做好“配角”
——云南檢驗檢疫局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綜述
□ 田瓊芬
目前,在“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嘹亮的號角聲中,一個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局面正在這片紅土高原徐徐展開。
“我們要在推進云南橋頭堡建設進程中,爭當‘主角’,做好‘配角’。”云南檢驗檢疫局黨組書記、局長范國珍說。云南局立足云南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按照“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工作方針,不斷尋找促進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增長點和工作切入點,為促進云南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增添活力。
創新機制
陸路邊境的疫情疫病防控工作被全球公認為世界性難題。有著4060公里邊境線的七彩云南,陸路邊境情況復雜、無天然屏障、周邊國家傳染病疫情復雜嚴重,口岸疫病疫情防控十分困難。隨著“橋頭堡”戰略的推進,如何更加有效地防范疫情疫病的傳播和擴散蔓延,對云南檢驗檢疫工作是一次挑戰,一次考驗。
思路決定出路。2009年,云南局在總結長期防控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構建云南邊境地區傳染病和動植物疫病疫情聯防聯控“3+1”防線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和研究課題。“3+1”防線即:“檢驗檢疫、聯動聯控、群防群控、境外合作”四道防線,破解云南邊境口岸疫病疫情防控難題。經過3年的努力,防線體系建設得到了廣泛認同和推廣,研究成果已在全國質檢系統和云南省邊境州市推廣應用,核心內容被納入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和2012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并在《云南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2011-2020總體規劃》作出了實施安排,闖出了一條有云南特色的有效防控新路。
狠抓質量
為形成質量工作合力,不斷推動全社會參與質量工作的能力和有效性,近年來,云南局以落實國家質檢總局和云南省政府《合作備忘錄》為抓手,進一步深化合作,拓展舞臺,積極推動大質量工作機制建立,形成共管質量良好格局。截至目前,云南檢驗檢疫系統與省級相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共簽署了191個合作備忘錄,以檢政、檢企合作為基礎的質量工作長效機制平臺已經形成。
同時,云南局抓住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點區域,不斷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幫扶建成了4個示范區,完成出口農產品備案基地410個,備案基地面積達101萬畝。賓川縣出口食品農產品基地被評為全國重點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示范區。該局嚴格執法,積極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質量提升、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用添加劑專項行動等重要工作……“依靠政府、聯合部門、抓住企業、監管產品”的大質量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并有效運行,為促進云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質量保障。
著眼發展
云南局以服務發展作為全局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將落腳點放在“為民”上,出實招,求實效,促進了沿邊地區對外開放水平的提升。
在服務云南發展戰略上著力。制定了《云南局橋頭堡建設工作方案》及10條工作措施;配合國家質檢總局出臺《國家質檢總局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配合國家質檢總局與泰國、老撾簽署昆曼公路進出口水果檢驗檢疫議定書和老撾玉米輸華植物檢疫議定書;完成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檢驗檢疫轉場和麗江機場正式通航任務;制定了進一步促進云南對外貿易發展的25條措施和22項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規范和減少進出口環節收費規定的措施,“促外貿穩增長”政策得到切實貫徹落實。
在促進地方特色農產品擴大出口上著力。指導和幫助出口企業利用普惠制和東盟自貿區優惠貿易政策,2012年簽發產地證25938份,為企業減免關稅4421萬美元;加大煙草、花卉、機電等云南特色產品出口幫扶工作。
便利通關
隨著云南“橋頭堡”建設步伐的加快,邊境口岸大開放、大流通、大發展已成為大趨勢。2012年,云南局共完成檢驗檢疫出入境貨物29.42萬批次、貨值61.4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4.35%和9.24%;檢疫查驗出入境人員1388.1萬人次,交通工具95.23萬輛(架、艘)次,同比分別增長8.64%和4.27%。
為適應大量人流、物流對通關便利化的要求,云南局創新與“橋頭堡”建設相適應的檢驗監管模式,積極探索實施“產地檢驗、口岸出單”出口通關模式和“口岸轉檢、屬地報檢”進口通關模式,實施進出口企業分類管理。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推行綠色通道、直通放行、出口免驗等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截至目前,一類企業14家、二類企業35家,18家企業享受綠色通道。
發展恰如春潮涌,攀登正未有窮期。憶往昔,云南局為邊疆繁榮穩定交出了一份醒目答卷,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看明日,云南局擔起新任務,踏上新征程,繼續為云南經濟社會發展譜寫新篇章。
《中國國門時報》